光明日报记者 吴琳 光明日报通讯员 吴江涛
“了解到学校餐厅后厨人员每天都起早贪黑,深切体会到了我们吃的每一顿饭菜都是那么来之不易,我和同学们今后一定倍加珍惜每一粒粮食,每一道饭菜。”在日前举办的大连海事大学“后厨开放日”活动中,同学们被学校后厨人员忙碌的工作状态所感染。
这样的“后厨开放日”活动,大连海事大学每个月都会举办一次。活动中,学校后勤饮食部门邀请各院系学生代表参观蔬菜加工间、米饭生产间、烹调间等工作区。除了搭建师生与饮食服务中心之间交流与沟通的桥梁,参观过程中,饮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还就“每天剩下多少饭菜”“剩菜如何处理”等问题做详细回答。而在传统节日到来之际,学校还会邀请学生进入后厨开展包粽子、做月饼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劳动的辛苦,提升他们珍惜劳动、节约粮食的意识。
据了解,为了贯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精神,大连海事大学以“光盘”行动为突破点,努力开展文明用餐、厉行节约活动。后勤服务集团饮食服务中心从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员工意识、开展教育宣传等方面做起,倡导后勤员工和学校师生践行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优良传统,促进节约资源的理念落实到校园生活中。
“除了对头菜、芹菜、香菜、萝卜等食材的常规食用部分进行充分利用外,我们还将通常被舍弃的头菜梗、芹菜叶、香菜根、萝卜缨等边角料经过处理制作成可口的凉拌菜,变废为宝,从制作源头上减少浪费现象的发生。”大连海事大学后勤服务集团总经理徐豪介绍,学校食堂对食材进行精细化分类和多样化加工,通过发展新的加工方式,扩大食材的可食用范围,从而充分利用食材。
为了做好成本控制,避免粮食浪费,大连海事大学校内各餐厅每日统计就餐人数、饭菜制作量和剩余量,同时密切关注师生动态,了解举办各类集体活动的日期,掌握师生均量及特殊情况,根据预估就餐情况制作餐食,少做勤做,尽量做到当餐菜品当餐消耗完毕,减少饭菜剩余。对师生就餐量进行动态分析,及时掌握师生就餐变动情况,有计划地开展生产活动,做好成本控制。
此外,学校餐厅还增设小份售卖方式,少菜量低价格,便于师生根据自身就餐量作出合理选择,米饭也由整份售卖改为提倡购买半份。同时设置宣传点,每天向师生通报前一天的剩饭剩菜数量,深化师生聚沙成塔的节约理念。
“小餐桌体现大文明。我们希望师生都能把节约粮食的意识内化于心,让节约粮食成为习惯,营造勤俭节约的文明风尚!”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赵宝刚说,接下来,学校还会继续加强食堂的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减少浪费。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16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