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艺术家周铁衡书画篆刻文献精品展在沈阳举行
中华风采沈阳消息(刘 刚)周铁衡书画篆刻文献精品展于10月13日上午,在荣宝斋沈阳分店举行。这是一场真正的重磅展览。周铁衡先生是齐白石先生的嫡传弟子,拥有卓越的才华,亦拥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高贵的人格与清雅的风骨,是璀璨的艺海星辰,但其光芒深藏,在流年更转、世事迭代中,一代名家潜光隐德,殊为憾事。
幸在周铁衡之子文博专家、书画印兼善的周维新先生,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其父亲散失于各地作品、文献的收集整理,全心全力,经年累积后成果喜人。辽海文化界、艺术界诸贤能对挖掘梳理地域先贤名家有着内心的驱动与深刻的共鸣。
周铁衡简介:
1903年生于河北省冀县。原名周德舆,“铁衡”乃是其字,民国年间因其书画及篆刻常以此字署名,故人们常常称其周铁衡,从此便以字行之。
别号半聋楼等。父亲周樾溪为清末最后一科进士。八岁随父亲至安东上任来东北,寓居沈阳。
十六岁拜东北名家邱烟云、北京齐白石成为入室弟子。
二十岁入南满医科大学,二十五岁留学日本九州大学,于西园寺公府上与郭沫若相识,成为终生挚友。
三十岁始收藏清代货币,著有《清泉轶录》,收录祖币163种,母币74种,清钱中绝少者18种。
三十六岁任奉天美术学会委员。1948年任东北文物处顾问。1950年为抗美援朝组织文物义卖,捐献文物123件,予东北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筹处。
1955年作品参加全国第二届美展。1960年为鲁迅美术学院客座教授。1963年任沈阳市文联副主席。1964年任辽宁省美协副主席,辽宁省文联副主席。
初国卿(辽宁省散文学会会长、沈阳市收藏家协会会长、沈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沈阳文史馆馆员,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丁酉之春,在沈阳有“风起辽海——‘鲁美四老’国画精品展”;丁酉之秋,又届“风起辽海——周铁衡书画篆刻文献精品展”。春发其华,秋收其实,辽海之风,青苹之末,荣宝斋沈阳分店的“风起辽海”系列策划高端精雅,令人期待。
在终古月明里的辽海诸家中,铁衡先生是我“仰之弥高”的人。我敬佩他的文人情怀和士子风骨,更景仰他艺术的全面和充满个性的杰出成就。我们现在一般只知道他是齐白石的弟子,其实周先生是艺术家中的大才和全才。他具有五车之书的学养,深小学、知哲学、晓美学、善诗文、通音律、精金石、富收藏,如果给他安排头衔,他可以是诗人、书法家、画家、篆刻家、古琴家、收藏家、医生。这种综合性的全面的成就在中国文化史上从来都不是一般艺术家所能达到的。
作为诗人,他即席赋诗,时出惊警之语,诗作传诵颇多;作为书法家,他融石鼓、北碑及赵悲庵、齐白石笔意,形成既雄强劲悍,又洒脱自然之风格;作为画家,他以超乎禅定之意象,以简繁俱佳的构图和自出机杼的笔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藉古开今”,卓然不群的文人画家;作为篆刻家,他是“龙泥凤篆”的一代高手,《近代印人传》所收的“东北三家”之一;作为古琴家,他不仅有精到的弹奏艺术,且能自度琴曲,是将《东方红》改为古琴曲的第一人;作为收藏家,他富藏古钱、青铜器,又有唐琴“风月友”,宋琴“雪月冰”,多件藏品捐于东北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作为医生,他是辽海地区最早留洋归来的优秀西医之一,所著《妇科抉微》曾得到郭沫若的题名与作序。
数尽辽海文化史,就诗、书、画、篆诸方面,如铁衡先生全面而成就卓绝者,实在数不出更多,韩择木、耶律倍、王庭筠、潘辅、唐英、李鹤年、王尔烈、高其佩、郑文焯、杨钟羲、王光烈、胡永年、谈国楫、张之汉、李东园、宁斧成……将铁衡先生并列到这个群体,可能有人在诗词上超过他,但书法未必;可能有人在诗词、书法上超过他,但绘画未必;可能有人在诗词、书法、绘画上超过他,但篆刻未必;可能有人诗词、书法、绘画、篆刻上超过他,但古琴未必;可能有人诗词、书法、绘画、篆刻、古琴上超过他,但收藏未必;可能有人诗词、书法、绘画、篆刻、古琴、收藏诸方面都超过他,但医学未必。所以就艺术精湛博通而论,在辽海文化史上,则无出铁衡之右者。铁衡先生在世,完全有资格喊出这样的话:在书、画、篆刻家中,我是医道最好者;在医学家中,我是篆刻、古琴最好者。
然而铁衡先生从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他一生低调行事,谨慎为人,严肃从艺,至多也是悠然的自谦与自嘲:“龛中泥像微微笑,笑我多能误一生。”如果不是他有一个好儿子周维新,可能他的作品会散失殆尽,他的事迹会被湮没无闻,他更不会有今天这样一个如此高规格的展览。维新兄几十年孜孜以求,节衣缩食,海内外到处搜罗铁衡先生的书、画、篆刻作品和残章断页之文献,终于出版了沉甸甸的《半聋楼画集》,终于有了这次“风起辽海——周铁衡书画篆刻文献精品展”。由此,我们要感谢“其命维新”的周维新先生,感谢“以文会友,荣名为宝”的荣宝斋沈阳分店。
铁衡先生已离开我们50年。看如今,满街尽是八音馆,辽海再无半聋楼。我们对周铁衡的认知,也只是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