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颐
神话讲述“神们的行事”,传说则大抵是人的事情。两者常放在一块儿说,因为形式相近而并不需要明确的区隔,传说稍后于神话,为神话的演进,然原始神话亦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演变且逐渐渗透融化到其他领域。以本质而言,神话与传说都是我们心灵的原乡。
世界各民族的神话都是上古先民生活和思想的产物,不管后来经过怎样的变化,或历史的篡改、人为的涂抹,从源头来讲,它们始终是原始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的必然产物。那些看上去荒诞不经的故事,藏着人类族群最核心的精神,随着时光的更替,我们逐渐遗忘了一些。阅读《中华民族神话与传说》这样的书籍,就等同于一趟心灵的返乡之旅。
这部作品的文字内容出自知名人类学、神话学学者萧兵之手,作品定位是一套简单介绍中华各民族代表性神话传说的普及读物,在写法上大致是先介绍神话传说人物的名字、事迹,再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后附“延伸阅读”,交代故事的背景、意义或问题。萧兵有着数十年的相关研究经验,这部作品虽然以普及为目的,然知识含量亦不容小视,颇具大家小书的风范。另外,书中配有雪鱼特绘的多幅全彩印刷插图,其中“夸父逐日”与“黄帝战蚩尤”以巨幅拉页呈现,具观赏价值。裸脊装帧的设计和文图并茂的排版,给阅读带来更多审美的愉悦。
盘古开天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这是我们熟悉的故事。各民族都有类似的创世神话,宏伟壮丽,多种多样。比如,佤族的《司岗里:出葫芦记》就与盘古故事相类似而层次更为丰富。“司岗里”意谓洞穴或者葫芦,是生命的孕育者。这个神话讲述天地分离,黑暗被赶走,紧跟着万物生灵的创造、采摘、种植、火种等原始生活的图像。这个神话如此完整,容纳了这么多的元素,显然是经过不断的加工、附会而形成的。
萧兵在“延伸阅读”里讲到《司岗里》版本很多,异文纷繁,作为“长诗”长期传唱,本书所选择的是流传最广泛、最有代表性的说法。这是所有神话传说的共性,我们有时会发现同一主题的神话传说,细节有所不同,人物有时是英雄,有时成了妖魔。这是因为神话传说归根到底是人类想法的寄托,不同的口述者、不同地区、不同时间,都可能产生传播的异变,研究细节的区分和背后的原因,常常与民族的风俗,与历史文化的发展相关联。
比如,后羿被徒弟逢蒙谋害的故事,萧兵说,从传说的本真来看,这主要是原始群团内外冲突的反映。但是,因为儒家倡导“尊师重道”,逢蒙后来就成了被人憎恨与唾弃的反面人物。后羿的妻子嫦娥(在逢蒙弑后羿的故事里,后羿的妻子为纯狐)的名声,实际上也随着历史传统里女性地位的沉浮有所变化,有时她是被同情者,有时被污名化为妖艳狠毒的狐狸精。
《司岗里》是一则解释神话,即鲁迅先生所说的:“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原始人认知蒙昧,对于星辰运转、风雪雷电等自然现象,以及生死、睡梦等事物非常好奇,务要探索宇宙万物的奥秘,结果就创造了各种奇特的故事作为解释,并深信其真确。各民族的创世神名称各异,造物的手法也有差别,然归根结底的高度相似皆出于初民之本色。
有些神话属于推原神话,就是推寻事物本原的意思。比如,蚕马神话就是借一个被马皮所裹而化身为蚕的姑娘的故事以推寻蚕桑的来源;盘瓠神话是借人兽结婚的神话,以推寻某一民族的来源。同时,这类神话也关涉始祖诞生和图腾信仰等。推原神话又和风俗神话关联密切,比如,傣族的泼水节,起源于如何杀掉“喷火魔王”的传说。很多神话传说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困难与永不服输的精神,比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还有一些神话实际上是代际冲突的体现,比如,瑶族的《坚美仔耍外公》,讲述七仙女的私生子如何耍弄视他们为耻辱的玉皇大帝,诙谐幽默,是民间原生态的俗文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各民族都有各自的英雄传奇,比如高山族的《小英雄分日月》、汉族的《秃尾巴老李》、藏族的《格萨尔王的诞生》等。这些英雄通常都要经历:启程—启蒙—回归。他们带着使命上路,所寻求的或是珍宝,或是美人,或是能力与智慧,或是为自己的子民甚至为全人类而接受使命。那些难以完成的任务,是他人畏怯缩退,而英雄注定成为英雄的缘由。这些英雄是古典气质的,身上带有神性,但总体上偏向现实,富有人性。英雄的命运往往是悲剧性的,更容易激发听故事人的同理心。在历史的某些特定时期,这些英雄传奇所内含的反抗精神会激发民族的凝聚力,促使新的英雄传奇和生生不息的力量。
神话传说缔造文化传统,同时它也被文化的意识形态所改变。尧舜禹的传说、黄帝战蚩尤的传说,就有着胜利者掌握话语权的意味;“三弃三收”的后稷创立了周王朝,有着天命论的色彩;李冰父子守护都江堰,与恶龙搏斗,则显示了老百姓对造福民生的地方官的爱戴。神话传说经过文人记录或加工润色,总的趋势,由朴野而向文明发展,但在骨子里仍保持着一些原初的精神。
那是从遥远的原乡传来的声音,在现代的世界里仍然依稀可以听见……(林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