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关注破伤风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创伤救治中心副主任王传林教授在全国范围内打响了一场关于主动预防破伤风的改革。
十年间,他发展学术之路,将培训医务工作者具有专业且规范的破伤风诊疗技术作为核心;他开辟科普之路,通过各种权威专业的平台传播正确的科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让老百姓了解破伤风的病因、症状,以及如何预防。
王传林投身破伤风领域的契机是偶然。一位从香港朋友回到北京后,需要打破伤风第二针,许多医院因不知其接种的破伤风针类型,无法为其继续接种。于是,这位朋友向王传林教授咨询。
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王传林对“破伤风针”进行深入探究,自此,获知我国对于破伤风的处置尚存在一些误区。
在我国,成年人打的破伤风针,指的是在受伤以后,通过注射破伤风的抗毒素,或者免疫球蛋白来获得抗体产生保护,一般只注射一针,对于过敏人群也会在两个半小时内分次注射完成。
“朋友口中的‘破伤风针’,不像是我们一般注射的破伤风的抗毒素,或者免疫球蛋白,更像是破伤风疫苗”王传林说,我国破伤风疫苗指的是儿童接种的组合疫苗百白破疫苗或者白破疫苗中的“破”,是破伤风类毒素的制剂,而并没有给成年人接种,“而在破伤风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的国家都几乎不再使用被动免疫-TAT,而是采用主动免疫的方法,终身定期的接种疫苗。”
由此,王传林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深化我国破伤风疾病防治相关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对破伤风的预防,应该在受伤、见血之前,而不是受伤、见血之后”的主张。
他关于主动预防“破伤风”的研究,拉开了十年序章。
印象最深刻是的2010年夏天,北京急诊外科联盟成立,王传林在首届急诊外科医师论坛上,第一次向同行们阐述了所查到的破伤风正确预防方法和我们国家现在的破伤风防治误区,首次向大家提出改用主动免疫来预防破伤风。
2011年,王传林在一次创伤外科和急诊外科医师参加的全国性会议上,对300余名参会代表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9%的医师不能准确回答破伤风的一级预防时间;75%的医师不了解国际破伤风防治指南;82%的医师对破伤风二级预防的概念模糊。
这一结果再次印证王传林的想法,“不知不畏”是更大的危险,深化医学及医务工作者对破伤风的相关认知时不我待。后来,他这双拿手术刀的手,习惯性地拿起了话筒和笔杆,通过学术交流和健康教育,不断引导全国各地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公众改变认知,持续提高规范治疗依从性。
“破个口子,流点血,谁没有过?可又有多少人会因为破个口子去注射‘破伤风针’呢?”王传林看来,那些日常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伤口”却是致命般的存在,“破伤风在发达国家甚至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几乎绝迹了,但在免疫规划项目执行不规范或者开展较晚的国家和地区,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估计全世界每年的破伤风发病数量约为100万例,死亡人数为30万例至50万例。”
身为一名急诊外科医生,王传林工作中也时常见到破伤风患者,尤其是重症破伤风治疗难度大、治疗费用昂贵,若未及时治疗,致死率接近100%。“公众对破伤风的认知也需加深。”王传林翻开自己日常给医生培训的教学片,展示着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开放性骨折、含铁锈的伤口、伤口小而深的刺伤、盲管外伤、火器伤,甚至是牙龈出血、胸罩挂钩划伤等引起的破伤风,在临床上都有碰到过。
在刚开始的两年里,王传林在各类学术会议中不断向大家讲解如何正确预防破伤风以及破伤风诊治方法,同时不断撰写学术论文,为一线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这些交流会议及学术文章的发表逐步扩大影响,不断有相关专家加入到团队中。同时,他归纳总结的“对于破伤风诊治‘早识别、强干预、补缺口’,对于破伤风预防‘变被动为主动、变盲目为精准’”的我国破伤风防控的核心理念,赢得了行业认可。
互联网是王传林呼吁社会重视破伤风的另一个阵地。团队将专业的规范文件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科普视频,以大众易接受,听的懂的方式进行传播,近两年除了传统的电视科普节目,也联合网络媒体共同策划健康科普节目,制作科普视频30多部。
2018年,王传林牵头组织全国各地专家共同商讨起草并发布了首版《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2019年3月24日正式发布我国首部团体标准《外伤后破伤风预防规范》。此后,王传林作为国家免疫规划咨询委员会的百白破专家组副组长先后牵头制定了《外伤后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指南》和《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19年版)》,国家卫健委在2019年10月31日将其发布并要求全国医疗机构遵照执行,规范和指南的发布为临床提供决策依据,确立了行业金标准。
“正是由于国家认识到破伤风所带来危害的严重性以及扭转破伤风防治误区的急迫性,才能在短短的几个月中出台上述规范及指南。”王传林说。
2019年6月,王传林在百度健康医典建立狂犬病、破伤风关键词并长期置顶。截至2019年底,仅破伤风一项关键词数据的点击量已累计3374万人次。这个数据每天还在增加,王传林在欣慰之余,压力倍增,“老百姓重视了,相关研究也要更加深入。让国民都能有意识、有条件主动预防破伤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