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8月27日电 题:变局之中闯新路——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一年间
新华社记者陈刚、沈汝发、陆华东
探索实施全国全省首创改革举措60余项,形成115项制度创新成果……从呱呱坠地到茁壮成长,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一年来,南京、苏州、连云港3个片区各展风采,改革任务加速落地,开放发展动能强劲,创新活力充分释放,产业基础有力夯实,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改革落地释放活力
今年6月8日,泓懿医疗位于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二期的研发生产基地正式开业。公司总经理赵文元说,受益于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开辟的“绿色通道”,研发流程更顺畅了。
生物医药企业在进口研发用医疗器械及零部件时,时常因产品无医疗器械注册证而无法通关,造成研发项目停滞。作为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首批七项改革创新举措之一,《进口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级管理办法》切实解决了企业的痛点堵点。
江苏省商务厅厅长赵建军表示,江苏自贸试验区探索的创新成果中,有3项在全国层面推广,20项改革试点经验和20项创新实践案例在省内复制推广。
一年间,江苏自贸试验区积极探索在投资、贸易、金融等领域更具竞争力的制度安排,开放发展动能强劲。截至6月底,试验区新增市场主体2.91万家,其中外资企业近300家。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孙扬澄介绍,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为当前稳增长、稳外资、稳外贸提供了强力支撑,今年上半年,在自贸试验区带动效应下,园区实现进出口总额3052.45亿元,同比增长4.5%;注册外资20.7亿美元,到账外资12.8亿美元,分别增长149%、196%。
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连云港港区内,巨轮静泊于海岸,载着集装箱的货车忙碌穿行。江苏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区位优势独特,海铁联运便捷,班列可直达中亚、西亚和欧洲。
这里成功探索出“保税+出口”混拼、“车船直取”零等待、多式联运“一站式”监管等新模式,推动国际班列每箱节约60%费用、运行效率提升74%。1至7月,连云港累计开行中欧班列370列,同比增长43.97%。
在畅通双向国际运输通道的同时,江苏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引进来”“走出去”的举措不断,与世界的联系愈发紧密。
在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剑桥大学—南京科创中心、伯克利—南京研究中心、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一批国际科创平台正推动全球最新技术及应用成果在中国落地。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还先后在美国硅谷、英国牛津等地建设了7个海外创新中心。
今年上半年,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国际贸易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顶住压力,外贸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8%,服务进出口额增长40%。这些成绩,与一年来的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密不可分。
向“试验田”再赋能
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解决市场主体困难为着力点,江苏自贸试验区正由点到面、由面到链,带动上下游全产业链开放创新、转型升级。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孙爱华说,下一步,江苏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将加快中华药港、中哈物流基地、上合物流园等开放合作平台建设,全力汇聚国内外人才、资金、科技等优质要素,推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举措。
对在自贸试验区工作的符合条件的外籍技术技能人员,放宽年龄、学历和工作经历限制,可一次性给予2年期来华工作许可;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按规定开展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业务,参与境内股权投资……不久前,江苏省出台《关于支持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其第一批配套实施细则,30条“新政”为自贸试验区的发展赋能,包括给予更大改革自主权、支持打造对外开放高地、支持打造现代产业高地等。
江苏省商务厅副厅长朱益民表示,在推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过程中,将以企业需求和实际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抓创新为目的,切实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取得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