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文艺博览

《三言》:来自民间的江南时空叙事 发布时间:2020-08-08 来源:光明网 新华日报

  作者:于 锋

  白娘子、杜十娘、唐解元、金玉奴……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文学形象,都出自三本明代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它们又合称为“三言”。

  “三言”的编著者是明代著名通俗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这个天才的苏州人,一生致力于搜集、整理、编辑小说、戏曲、笑话、民歌等民间通俗文学,他编选的“三言”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杰出成就,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高峰。翻开“三言”,长三角地区的地域文化元素、江南居民的精致生活图景扑面而来,为后人留下了一份明代长三角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

  舟楫往来,水做的如梦江南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每一集各40篇故事,共计120篇。涉及长三角地区的篇目占据相当比例。记者粗略统计,发生在苏州的名篇有《灌园叟晚逢仙女》《钱秀才错占凤凰俦》《桂员外途穷忏悔》等;发生在杭州的名篇有《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卖油郎独占花魁》等;发生在扬州的名篇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发生在无锡的名篇有《唐解元一笑姻缘》。家喻户晓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随着情节的展开,白娘子和许宣先后来到杭州、镇江等江南城市生活。

  长三角地区秀美旖旎的自然风光、丰厚深邃的人文积淀,在这些短篇小说中一一呈现。

  “那太湖中七十二峰,惟有洞庭两山最大。东洞庭曰东山,西洞庭曰西山。两山分峙湖中。其余诸山,或远或近,若浮若沉,隐见出没于波涛之间。”这是幽默喜剧《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中描绘的太湖风光。西山岛孤处于太湖之中,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秀才钱青和秋芳小姐一段将错就错的姻缘。

  “山前有一亭,今唤做冷泉亭。又有一座孤山,生在西湖中。先曾有林和靖先生在此山隐居……又唐时有刺史白乐天,筑一条路,甫至翠屏山,北至栖霞岭,唤做白公堤……六桥上朱红栏杆,堤上栽种桃柳,到春景融和,端的十分好景,堪描入画。”《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说的虽然是神话故事,但开篇的这段描写,犹如为读者呈上一张西湖导游图。

  长三角地区河湖纵横,明代人们习惯舟楫往来,京杭大运河一直是最重要的水道。据聊城大学苗菁教授统计,“三言”中有20篇出现了大运河的身影,占到所有篇目的六分之一,可见大运河在构建“三言”小说情节方面何等重要。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中,沈小霞将父母和弟弟的灵柩送回故乡绍兴,沿运河一路南下;《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写宋敦从昆山去苏州烧香,“赶出北门下船,趁着顺风,不勾半日,七十里之程,等闲到了。”可见坐船是当时苏州人首选的出行方式;《警世通言》中的《唐解元一笑姻缘》,唐伯虎在阊门外运河上见到秋香,不禁“神荡魂摇”,立马坐船一路跟踪华府画舫,沿着运河追到了无锡。

  “三言”中,最有名的一个“运河故事”也许非《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莫属了。名妓杜十娘从良,跟着爱人李甲从北京返回江南,出崇文门,“行至潞河,舍陆从舟,却好有瓜洲差使船转回之便,讲定船钱,包了舱口”,走的是大运河水路。但到了运河和长江相接的瓜洲渡口,李甲被孙富挑拨,杜十娘万念俱灰,怒斥奸人,抱着百宝箱投江而死。这是运河上的一个悲剧故事。

  风雅精致,江南人的多彩生活

  青山绿水,小桥明月,寄寓在秀美风景中的,还有江南人精致的生活情调和风雅民俗。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三言”的很多“江南故事”以传统节日为节点,展示了长三角地区丰富多彩的节庆风俗。

  以年俗为例,明代的苏州人过年要拜城隍、烧利市。《金令史美婢酬秀童》中写道:“是夜(除夜),金满各下三牲香纸,携到库中,拜献城隍老爷。”“少顷,听得外边人声热闹,鼓乐喧阗,乃是知县出来同众官拜牌贺节,去文庙行香。”可见明代的除夕夜,苏州人要拜城隍老爷,地方官要率众到文庙进香。“又过了两日,是正月初五,苏州风俗,是日家家户户,祭献五路大神,谓之烧利市。吃过了利市饭,方才出门做买卖。”这里说的则是在商业发达的苏州,人们正月初五开始做买卖,要“烧利市”,祈求神明保佑。元宵节,江南人当然是要观赏花灯的,发生在杭州的《张舜美灯宵得丽女》中,主人公张舜美口占《如梦令》:“明月娟娟筛柳,春色溶溶如酒。今夕试华灯,约伴六桥行走。回首,回首,楼上玉人知否?”这是江南元宵夜的生动描摹。

  在富庶的江南,婚俗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中,饱读诗书、一表人才的钱青代替表兄颜俊去西山岛相亲、接亲,明代江南婚俗因此得以展现:“原来江南地方娶亲,不行古时亲迎之礼,都是女亲家和阿舅自送上门。女亲家谓之送娘,阿舅谓之抱嫁。”“献茶后,吃了茶果点心,然后定席安位。此日新女婿与寻常不同,面南专席,诸亲友环坐相陪。”

  在杭州、嘉兴等地,有八月十八万民争睹钱江潮的盛事,《乐小舍拼生觅偶》写的“观潮”实在生动:“每遇年年八月十八,乃潮生日,倾城士庶,皆往江塘之上,玩潮快乐。亦有本土善识水性之人,手执十幅旗幡,出没水中,谓之弄潮,果是好看……”文中引用的诗句“怒气雄声出海门,舟人云是子胥魂。天排雪浪晴雷吼,地拥银山万马奔”,更让没见过钱江潮的人身临其境,排山倒海的潮水如在眼前。

  四时风物不同,江南人酌酒赏花,吟风弄月。《灌园叟晚逢仙女》中,苏州东门外有一个爱花如命的老翁秋先,拥有一座遍植百花的花园,“众人看那四边花草甚多,惟有牡丹最盛。那花不是寻常‘玉楼春’之类,乃五种有名异品。哪五种?黄楼子,绿蝴蝶,西瓜瓤,舞青猊,大红狮头。”秋翁钟爱牡丹的情节,正与现实中苏州人“谷雨三朝看牡丹”的雅事相映成趣。

  字里行间,走近温婉的江南人

  在讲述“江南故事”的同时,“三言”也带领着今天的读者走近了古代的江南人,以及在江南生活过的历代名人。

  隋炀帝、柳永、钱镠、王安石、苏东坡、白居易、郑虎臣、唐伯虎、沈炼……这些历史上曾经真实存在过的知名人物,在“三言”中演绎着亦真亦幻的传奇,江南人对于他们有着丰沛情感。

  《喻世明言》中的《临安里钱婆留发迹》,讲述了吴越王钱镠从出生到称王的传奇。江南人,尤其是浙江人尊崇保境安民的钱镠,至今西湖边还有钱王祠;《众名姬春风吊柳七》写了北宋词人柳永的一次“江南之旅”,在苏州,他在酒楼墙壁上题“吴歌”。在余杭,他“听政之暇,便在大涤、天柱、由拳诸山,登临游玩,赋诗饮酒”。由此可见,柳永风流不羁的传说在江南广为流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和江南情缘深厚,先后在湖州、杭州等地担任地方官,最终病逝于常州。《喻世明言》中的《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写了苏东坡的两次到杭州,“临安府多有东坡古迹诗句”。史载,苏东坡在杭州体恤百姓,政绩卓著,在西湖边修筑了一道风景如画的苏公堤。

  江南人崇文重教的耕读传统,温婉内敛的精神气质,在“三言”中也有反映。《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中写道,金老大虽只是一个管乞丐的“团头”,却非常重视对女儿的教育,“爱此女如同珍宝,从小教她读书识字,到十五六岁时,诗赋俱通,一写一作,信手而成。更兼女工精巧,亦能调筝弄管,事事伶俐。”《三孝廉让产立高名》中的东汉阳羡(宜兴)人许武抚养两个弟弟,“日则躬率童仆,耕田种圃,夜则挑灯读书”,他还不忘教育幼弟,“把两个小兄弟坐于案旁,将句读亲口传授,细细讲解,教以礼让之节……”这些片段的描写,引发了读者对江南何以文风千年兴盛、文脉世代传承不绝的思索。

  明代,江南商业繁盛,经商风气盛行。“三言”塑造了一个独特的群体——江南商人,他们重信守诺,吃苦耐劳,眼光独到。《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中说,苏州太湖东山、西山之居民“善于货殖,八方四路,去为商为贾。所以江湖上有个口号,叫做‘钻天洞庭’”。

  一个典型的故事来自《醒世恒言》中的《施润泽滩阙遇友》,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的丝绸商人施复一次卖绸归来,捡到六两银子,他没有据为己有,而是归还了失主、养蚕织绸的小生产者朱恩。六年之后,施复去洞庭山买桑叶,途中遇到朱恩。朱恩将自己多出来的桑叶送给施复,使他提前回家,躲过了一场沉船之灾。后来,施复的生意一帆风顺,终于发家致富。“三言”中,这些平凡的江南小人物身上展现的人格力量和诚信品德,至今还值得后人借鉴取法。(于 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