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人物风采

张效房:济世以术 立心以仁 发布时间:2020-08-07 来源:光明日报

  【光明访名家·对话“90后”】  

  光明日报记者 王胜昔 光明日报通讯员 赵炜

  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好多患者都知道,一位百岁高龄的眼科老教授仍然坚持周二坐诊。他就是被誉为国内眼科学创始人之一的张效房教授。老人就像一棵苍翠挺拔的青松,屹立在我国眼科事业的大地上。

  “活着就应该有所贡献,我要对得起生我养我的祖国,对得起鼓励我、培养我、领导我的中国共产党。”铮铮誓言,诠释了张效房教授70多年的为医情怀。

  选择医学 报效国家

  张效房出生于1920年,1945年毕业于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医学院并留校工作,1949年任医学院眼科讲师兼医院眼科主任,1978年任教授及主任医师,1992年退休返聘。

  郑州大学92年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28年的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医科教育,1952年河南医学院独立建院,开启了河南医学高等教育的先河。历史上,医学院和附属医院曾多次易址更名。值得铭记的是,即使在抗日战争最为困难的时期,学院教学工作和治病救人也从未中断。

  张效房是这段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张效房选择学好医学,在后方为抗日战争服务,为国家尽一份力量。

  这些情景张效房至今仍记忆犹新。他说:“我们这一代,必须让祖国富强起来,我的经验是从一个个中国病人身上来的,报答祖国就必须把我所有的一切贡献给中国人。”

  术精怀虚 奉献光明

  2015年3月14日,2015“寻找最美医生”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张效房荣获2015全国“最美医生”称号。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家发现了沙眼的病因,让全球数百万人避免了失明,这都离不开张效房教授的贡献。

  作为我国眼内异物研究的奠基人和眼外伤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张效房在眼内异物定位和摘出方面有38项发明和改进,还在医院创办了英文查房制度,为我国乃至国际眼科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自1955年开始,张效房经过连续50余年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眼内异物定位和摘出方法。其中薄骨定位法、方格定位摘出法等,眼科界曾称为“张效房法”。电子计算机自动绘图定位法,以及玻璃体切除眼内异物摘出联合手术等都是国际上最早开展的。至21世纪初,已对全国各地转来的眼内异物患者进行手术8000余例,摘出成功率达99.62%,是当时国际上例数最多成功率最高的。在1978年举行的全国科学大会上,“眼内异物的定位和摘出”获“优秀成果奖”。这是全国眼科获奖的两个项目之一,并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眼科学对世界眼科学的两大贡献之一。

  1982年,张效房在第24届国际眼科大会上作报告《三千例眼内异物摘出手术的体会》,引起极大轰动。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张效房法’眼内异物定位和摘出”在国内外获得广泛推广,造福患者数以万计。

  20世纪末,白内障是我国最主要的致盲原因。我国大多数基层医院不能进行白内障手术。张效房引进国外一种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并在实践中逐步加以改进。此手术方法简便、不需特殊设备,效果可与超声乳化手术媲美;费用低廉,特别适合我国基层医院。1992年开始,他主办了8次全国培训班进行推广,并被国家定为“视觉第一 中国行动”各级医疗队和治疗点的规范手术方式,使我国白内障盲人大为减少。

  期颐之岁 桩椿不老

  “济世以术,术精怀虚且名高行谨;立心以仁,令闻令望而弦歌不辍。”退休后本可安享晚年的张效房始终没有离开工作岗位,他坚持每周一、三、五到《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编辑部上班,周二坐诊,周四查房。面对一些没有挂上号的患者,他总是像年轻医生一样加班加点,尽量满足患者的就诊需求。

  这位“铁打”的老专家,其实是一位做过十多次手术的癌症患者。在最危险的一次肾脏摘除手术前,他把毕生积攒的120万元钱捐赠出来,建立眼科医学学术基金。手术成功后,他越发感觉到时间的宝贵。几乎每个白天他都在门诊、查房和教学中度过,晚上回家后继续修改论文。每当有人关心他的身体状况,他总是笑着回答:“少活几年没关系,我已经活了100年了,一定要抓紧时间报答祖国,了却自己的心愿。”

  张效房心里始终有一个心愿,就是完成《张效房眼外伤学》的图书编撰工作,把所学以及所有经验教训传授给大家。为了赶书稿,张老每天几乎都在凌晨两点以后睡觉,目前书已完稿。

  70余年来,张效房教授培养了大量的眼科学临床人才,先后培养眼科硕士、博士70余人。在他的带动下,眼科门诊有不少退休多年仍然坚持坐诊的医生,其中大部分是他的学生。1978年入学上研究生的张金嵩教授,是张效房教授所带的第一届研究生,如今已经74岁的张金嵩教授退休后返聘在岗,除了每周坐诊2次,还带领团队管病房,上手术台做手术。

  张效房常说,愿做春蚕,吐丝不已、至死方休;甘当蜡烛,奉献光明、耗尽自身。从医,他救人无数,开创多个第一;育人,他桃李天下,活到老学到老。期颐之岁,桩椿不老,霞映满天。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06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