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文艺博览

诗意盎然的早期艺术歌曲 发布时间:2020-08-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陈洁(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中国艺术歌曲滥觞于20世纪20年代,一个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艺术歌曲日臻成熟。艺术歌曲发轫于德国,传入中国后,经过中国音乐艺术家的改造创新,逐步凸显了中国艺术歌曲的特点。

  诗意盎然是中国艺术歌曲的显著特征。原本欧洲的艺术歌曲就是诗歌与音乐的高度融合。那时,艺术歌曲的歌词大都采用名人诗作。中国诗含蓄隽永,意境更胜,谱成歌曲,以声传情,以情达意,别有韵味。

  中国古典诗词,尤其唐诗宋词,很多名篇被谱写成歌曲,或写母爱亲情,如孟郊的《游子吟》;或写思乡之情,如李白的《静夜思》;或写报国之情,如岳飞的《小重天》;或写怨愤之情,如辛弃疾的《欲说还休》;或写离别之情,如叶清臣的《留别》;或写豪迈之情,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等。这些歌曲无不以情见长。一些艺术家也用新诗谱曲,其中不乏名作,如赵元任谱写的《教我如何不想他》。这是刘半农于1920年写的一首白话诗,1926年旅居伦敦的赵元任把它谱写成歌曲。

  赵元任被誉为“汉语言学之父”“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先行者”。在英国留学时读到刘半农的这首诗,深受触动,他把诗中的男女恋情转化为思念故国之情,为之谱曲,把自己的语文修养与音乐造诣倾注其中。诗共四段,用比兴写成。每段四句。最后一句都是“教我如何不想他”,节奏鲜明,朗朗上口。第一、二段,用地上、天上、月亮、海洋等意象,描写广阔的空间,展示了恋爱的广度,表达自己对祖国的苦恋。第三、四段,用“落花流”“鱼儿游”“枯树摇”“野火烧”等意象,还有燕子传信、残霞示愁的拟人手法,渲染悲情,表达了诗人难解乡愁、漂泊不定之情,展现恋爱的深度。每段都用反问句,袒露恋之深、愁之痛、爱之切、情之浓。歌曲主调建立在五声音阶基础上,点题乐句“教我如何不想他”,采用京剧西皮原板过门的音调加以变化,使作品的民族风味显得格外浓郁。这首作品男声高、中、低音均可演唱,百年传唱历久不衰。

  反映时代精神是中国艺术歌曲的又一特征。中国歌唱艺术历来有“乐教”传统,更重视“教化之义”。西方艺术歌曲则更重视“声音之美”。

  中国艺术歌曲总是体现着时代精神。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革命战争如火如荼,其间涌现了不少反映抗日救亡时代精神的艺术歌曲。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艺术歌曲渐入成熟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艺术歌曲出现了“井喷”现象,优秀作品如《在希望的田野上》《啊,中国的土地》《那就是我》《多情的土地》《我和我的祖国》《乡音乡情》等,无不表现了中国人民意气风发、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

  且以中国早期艺术歌曲萧友梅的《问》,来看艺术歌曲对时代精神的反映。萧友梅是中国音乐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著名的音乐理论家和作曲家。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时任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教务主任的萧友梅,对易韦斋的词《问》产生强烈共鸣,写成歌曲《问》。全词两段,采用了屈原《天问》的风格,每段都以“你知道你是谁”发问开头,继而发问:“你知道今日的江山有多少凄凉的泪?”“你知道尘世的波澜有几种温良的类?”自问自答,借鉴陆游《钗头凤》的手法,采用痛彻心扉的单字“垂!垂!垂!垂!”作结,泪滴悲痛,直抒胸臆,表达了万箭穿心、恸不忍言的伤痛之情。对应于朴实的文字,萧友梅谱曲,没有用华丽的音乐语言和复杂的创作手法,而是用极其简练的材料,以舒缓的慢板、发散的音型、含蓄的律感,唱出了对当时国家沉沦的忧虑。歌曲最后沉吟似的尾声,使全曲余韵无穷。

  伴奏与和声是中国艺术歌曲形态的重要特征。伴奏特色是艺术歌曲异于其他歌曲的固有特征。一般歌曲的伴奏,都是“以歌为主,以奏为辅”的陪伴关系;而艺术歌曲的伴奏,则是“歌奏相谐,结伴同行”的同伴关系。艺术歌曲的伴奏往往是以和声出现的。和声最大的功能是美化旋律,或补充,或修饰,或凸显。和声常常表现为歌诗与音乐细致入微的有机结合。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领军人物黄自的作品,伴奏与和声的特色就很突出。他谱曲的《玫瑰三愿》,词作者龙七,歌曲描绘了一位不甘接受命运安排的女子憧憬美好未来,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黄自先生谱曲采用的是两段体的结构。前奏4小节,弱起进入,力度很小,和声织体以柱式和弦为主,重复音乐主题,表现清静、淡雅的情绪,为入歌做铺垫。第一段歌曲唱完,进入间奏,仍然采用高声部柱式和弦的手法,将柱式和弦音叠厚使用,并在低声部运用分解和弦琵音的织体形式与高声部对比。由间奏自然引出了第二段唱。当歌曲进入高潮部分时,对“红颜常好不凋谢”中“红颜”两字,钢琴伴奏中高声部一个小节仅两个柱式和弦的衬托,将音乐推向高潮。最后一句“留芳华”在柱式和弦的伴奏下推向了不协和,以极弱力度的低音结束全曲,让听者体会“美永驻人间”的美感。

  《春思曲》词作者韦瀚章,叙述的是在春雨绵绵的深夜,一位女子因思念情人夜不能眠的情景。黄自谱曲采用了再现二部曲式结构。全曲旋律形态是大调的调式走向,但从和声的角度来分析,又为小调的和声体系,如此和声体现了闺怨之情。音乐的发展部,少女看到绿柳春风,双燕嬉戏,触景生情,为了描写“更妒煞无知双燕”,音乐主旋律层层递进,利用转调手法,将音乐转到小七和弦旋律,悄无声息地转回大调,音乐和歌词融合为一,把女子的思念和怨恨推向高潮,迸发出摄人心魄的感染力。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31日 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