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水打交道35年6个月,今天凌晨2时许,59岁的舒明智倒在了武汉市新洲区举水河边的浏湖泵站。
今年的梅雨天比往年来得早一些。6月8日,武汉入梅。位于新洲区东南部的辛冲街地势较低,常年易涝。受本地降雨与长江水位影响,辖区内举水、沙河、土河、石渠水位持续上涨。
舒明智是辛冲街水务服务中心主任。30多天来,他带着中心4名同事负责这4条河道36.94公里堤防防汛抗洪的技术指导,以及两座水库的防洪调度、巡查。
浏湖泵站位于举水河浏湖大堤一侧。发源于大别山南麓的举水河,流经麻城,从新洲区辛冲街穿过,最后经黄冈市团风县入江。
浏湖泵站原本用来将附近农田的积水抽入举水河,防止内涝。7月12日14时许,辛冲街水务服务中心副主任汪月喜巡堤时发现,泵站后方的蓄水池突然出现多处管涌。
汪月喜当即给舒明智打了电话。舒明智从1985年1月到辛冲街水利站工作,对全街涵闸、泵站等水利设施的建设、维护、管理了然于心,是当地水利水务方面的“土专家”“活档案”。接到电话时,舒明智刚在铁河村眼镜圩处理完险情。10多分钟后,他赶到浏湖泵站。
数百平方米的蓄水池里,大大小小的管涌有5处,水面不断泛起水花。这种情况还是浏湖泵站建成以来第一次出现。堤坝另一侧,高悬的举水河水位已达27.2米,超设防水位0.7米,浑黄的洪水虎视眈眈。
管涌群如果不及时处理,一旦引起堤坝溃口,堤下辛冲集镇包括附近几个村庄1.2万余名百姓的安全将受到威胁,近两千亩农田将被冲毁。
舒明智与区、街防汛技术人员一起查看研判决定,投入碎石填池。整整4卡车碎石,70多名抢险队员搬运、填埋,一直忙到下午4时多。但经观测,管涌依旧没能解决。
这座修建于2008年的泵站,全街只有舒明智最熟悉构造及建筑情况。“舒站长决定下水,探查管涌漏点。”辛冲街办事处主任叶娟注意到,舒明智脱下鞋子,赤脚下到池中开始勘测。
由于管涌群太复杂,这次探查,还是没能成功找出管涌漏点。
天色渐暗,技术专家组决定将蓄水池的积水抽调,引入后方鱼塘。两组水泵持续工作,舒明智与抢险、技术人员彻夜值守。
不料,13日凌晨,蓄水池另一侧突然出现跌窝,深达1.5米。在投入了两车碎石后,跌窝不再渗水。管涌群依旧未能完全解决。
2时许,一起抢险的辛冲街水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罗喜庆发现,舒明智脸色苍白,“感觉人有些不舒服”。
罗喜庆预感到,情况可能很糟糕:这些天,他与舒明智在一起,每天早上5点多起来下现场巡查抢险,经常忙到次日两三点。罗喜庆赶紧与司机李伟一起,将舒明智搀扶上浏湖大堤,安置在车内,同时拨打了120。
10多分钟后,救护车赶来,将舒明智送到了新洲区人民医院。
凌晨3时,舒明智的弟弟舒明学接到通知赶到医院,“哥哥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已经走了。”
“明年就可以退休了,他要站好最后一班岗。”舒明学是辛冲街三合村党支部书记,上一次见到哥哥还是5天前在三合村防汛点位上。舒明智负责全街道的防汛技术指导,与弟弟匆匆见上一面,“他只强调了防汛技术上的事。”
舒明智患有高血压,近年伴随腰痛。“我赶着问了句‘你腰疼好些没’,他答了句‘没问题,我晓得的’,就又去下一个点位了。”
舒明学没想到,这一句话竟成永别。
今天,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浏湖泵站看到,管涌群已被成功控制住。现场20多名抢险队员依旧在预备沙袋,防止再次出现险情。
泵站上游几百米开外的浏湖堤上,一道新垒砌的子堤坚固如初。这是7月10日,为抵御新一轮强降雨,舒明智带领沿途8个村500余劳力奋战两天完成的。“从勘查到备料、筑堤,舒站长一直守在现场。”罗喜庆回忆。
下午,雨过天晴。数公里外,辛冲街集镇上街面干爽,车流如常,人们生活如常。
本报武汉新洲7月13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7月14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