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相夫教子的日子过得安逸自在,可心里总感觉缺了一块。”如今已是牵花绣非遗传承人、湖北宜昌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创业带头人的谢蓉,从前总想干点有意义的事儿。
1994年,三峡工程开工,谢蓉和1000多名三峡移民一道搬迁至如今的许家冲村。“当时来了十万建设大军,村里人随便做点小生意,出租一下房屋就够生活,也没人想过突破。”谢蓉回忆。而随着三峡工程完工,建设大军撤离,原来的生意没法做了,许多人陷入了迷茫和等待。就在这时,谢蓉的心里盘算起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牵花成非遗,文化有传承
2012年,通过许家冲村所在的夷陵区就业局,谢蓉获得专项支持妇女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她组织起跳广场舞的姐妹们,成立了宜昌绣女工艺品专业合作社。那时恰逢十字绣风靡全国,她们便把自己平日里绣的十字绣拿到景区试水,结果因为“不够特别”而惨败。什么才够特别?谢蓉立即想到了牵花绣。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有“三峡坝头库首第一村”之称,除却山水壮丽,它还藏着峡江地区少有的非遗技艺——牵花绣。“小时候觉得它好漂亮,所以特别喜欢看奶奶绣。”谢蓉说,儿时的村里有不少妇女会做牵花绣,那些漂亮的绣画,缤纷了她的童年。于是,谢蓉拜当地顶尖的牵花绣匠人付承香为师,跟她学习专业的牵花绣技艺。
“这么好的东西,应该让更多人认识。”为了更好地传承牵花绣,谢蓉牵头为“牵花绣”项目申遗。历时四年,“牵花绣”项目于2016年正式入选夷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谢蓉看来,传承牵花绣技艺,“人”是关键。为此,谢蓉在村里建起了“牵花绣”传习所,先后为千余人进行了培训。至今已培养出非遗传承人6名,培训出具有合格牵花绣技艺的绣女近300人。
刺绣添巧思,牵花传千家
“合作社受成员积极性、绣画销路的限制,发展困难,所以必须要改变。”2013年,谢蓉在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了公司,大力发展牵花绣。可很快她就发现,虽然有顾客看中绣品的精美,但销量并不好。经过分析,她将传统的绣画换成了鞋垫、挂件、抱枕、手绢、围巾等实用性更强的生活用品,具备了实用性的牵花绣商品虽有一定销量,但还远远不及研发的投入。
2014年春天,江风还裹挟着凉意。谢蓉又一次将车开到江边,嚎啕大哭,这是她创业后很长一段的常态。创业前,父亲曾对她讲:“女人创业,九苦一甜。你自己要做的,得自己承担后果。”这次她已经发不出第二天的员工工资,“开弓没有回头箭,擦干眼泪继续干!”谢蓉跟弟媳借了5万元给员工发工资,接着一门心思地琢磨出路,就在她苦苦思索间,“指明灯”出现了。
夷陵区是上海对口支援地区,谢蓉和其他5位村民受邀到上海市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参加培训。“到了上海,茅塞顿开。”谢蓉说,在社联会的顾维民会长鼓励下,她开始探索结合当地的地域人文开发旅游商品。
宜昌是屈原故里,在这里“一个端午三次过”。农历五月初五过头端午、五月十五过大端午、五月二十五过末端午,三次都要采摘艾草过节。基于此,谢蓉将牵花绣与艾草相结合,开发出艾草绣花工艺枕、艾草手工挂件、艾草香囊等特色手工艺产品,兼具了实用性和当地人文的牵花绣商品一经上市,深受游客喜爱。
带头助增收,坝区展笑颜
移民妇女杜玉三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家中还有年迈的母亲、因意外丧失劳动能力的丈夫以及两个还在求学的孩子需要照顾,家庭非常困难。后来她报名参加“牵花绣”传习所培训,技艺合格后,每月能有两三千元的固定收入。谢蓉告诉记者,“杜玉三比以前外向多了,现在经常可以看见她们夫妻在公园散步。”
“一个人富裕不算是富裕,带领村民们共同富裕才是真的富裕。”依托坝区特色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谢蓉带动一批赋闲在家的村民谋求发展。通过收集村民采割的野生艾叶,帮助他们增收;建立“牵花绣”传习所,传授她们一技之长;主动与当地残联、就业局对接,为来自三峡坝库区太平溪、三斗坪、乐天溪等乡镇的残疾妇女开展牵花绣培训,拓宽她们的增收门路。她还率先开办了主题民宿,“刚开始大家都不相信我,结果上线第二天电话就被打爆了。”谢蓉说,如今村里有了39家民宿,她作为一名“探路者”,看到大家走上她找的路,是肯定也是动力。
通过传承和推广牵花绣,谢蓉带领村民们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坝区移民发展的新途径。去年,她给村里带来了200多万元的增收,解决了58个固定就业岗位和100多个灵活就业岗位。如今,谢蓉还是中国妇女十二大代表、湖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湖北省三八红旗手、宜昌市第六届党代表,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三级妇联兼职副主席。更多的身份代表了更多的责任,她表示,今后将广泛地倾听大家的声音,了解大家的需要,一起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