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历史传承

茅台酒酿制作技艺的秘密 发布时间:2020-07-14 来源:央广网

  201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全面启动,五年时间,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对1300余位国家级传承人进行了记录,形成47部纪录片通过影像,让非遗得以从“被记录”到“被看见”,进而“被传承”。而在这些成果中,传承人的勤劳与智慧也得以展现,他们鉴证了文明,让传统文化得以承载和传递。

  近期,央广网文化频道联合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共同推出【艺堂课】系列课程。该系列课程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优秀成果中精选20部非遗纪录片,采用“纪录片+公开课”的形态,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点评的非遗纪录片,以“陪同观看、伴随讲解”为理念,从学术角度对影片中所涉及的非遗知识和传承故事进行点评讲解,以“公开课”的样式,给非遗纪录片加上一个“评论音轨”,从年轻人的喜好和需求出发,将优秀的非遗纪录片和它们背后的非遗传承人介绍给更多的观众,让观众在光影中,感受老去的年华,抓住路上的非遗。

  茅台酒是大曲酱香型白酒,是中国大曲酱香型的代表和鼻祖。数百年来,茅台酒酿造工艺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完善,至今仍完整延用,其生产工艺分制曲、制酒、贮存、勾兑、检验、包装六个环节。茅台酒的整个生产周期为一年,端午踩曲,重阳投料,酿造期间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经分型贮放,勾兑贮放,五年后包装出厂。茅台酒的酿制有两次投料、固态发酵、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摘酒等特点,由此形成独特的酿造风格。作为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茅台酒酿制技艺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继承发扬,在中国酒文化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季克良于1939年4月出生在江苏南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茅台酒酿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在近50年的时光里,茅台与季克良慢慢交融在一起。1960年,他考入当时的无锡轻工业学院,学习食品发酵专业。1964年,刚刚毕业的季克良被轻工业部选拔、分配到远在贵州的茅台酒厂工作。1981年,季克良被任命为副厂长,1983年,他成为茅台酒厂的厂长。由他主持并制定的《贵州茅台酒标准》填补了国家酱香型白酒技术标准的空白,为酱香型白酒乃至中国白酒事业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始终致力于推动企业科技发展及行业技术进步,全面构建了茅台酒科研工作体系,提出并形成了系统的酿酒科学理论和应用体系,这让他成为茅台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