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近年来,刘意先后荣获“石家庄市文明公民标兵”“优秀志愿者”等称号。在他看来,做公益是一件“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好事,特别是当他看到受助对象的生活质量因他而改变的时候,他就有种说不出的骄傲和自豪。
6月13日清晨6时,刘意匆忙起床,穿上印着志愿者标识的红色马夹,赶往石家庄“一家人”志愿者协会会长温德军家,与等在那里的20多名志愿者会合,准备到平山县小觉镇宋家口村做公益活动。
此情此景,一年究竟重复多少次,他记不得;至于在“一家人”当志愿者7年来,究竟做了多少好事,他就更记不清了。
照顾孤寡老人5年
刘意自己不记得做过多少好事,但是受他帮助过的人忘不了他。
6月13日上午,石家庄“一家人”志愿者团队的20多名志愿者从石市大经街出发,行程120公里,经过3个小时来到了平山县卸甲河村。
刘意他们把带来的洋白菜、黄瓜、电池、朔料袋等物品依次摆在地上,使之与四个分类垃圾箱对应。志愿者们边讲解相关知识,边把奖品分发给那些答对题的村民。一个多小时后,村民们才不舍地相继散去。
刘意一直牵挂着孤寡老人韩桂锁,活动一结束,他就匆匆来到韩大爷家。
89岁的韩桂锁老人,听到有人呼唤,急忙从屋里出来,迎上前去笑道:“刘意来啦,快坐下歇会儿!”
随声望去,只见这位耄耋老者身穿一件粉红色秋衣,手戴一只铜手镯,腰板挺直,耳聪目明,反应机敏,其外表要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他原本也有个幸福的家庭,可老伴和儿子都先他而去,他身上穿的衣服、手腕上的手镯,都是老伴留给他的。
记者问他长寿的秘诀,他脱口而出:“多亏刘意和乡亲们照顾得好!”
刘意把老人爱吃的一箱八宝粥放在地上,又掏出300元钱交给老人。老人不好意思地说:“又给我钱,上次你给的钱还没花完呢。”
韩大爷家有两间正房、两间厢房,四五十平方米的农家小院种植了豆角、西红柿等蔬菜,绿油油的充满生机。他一个人的生活并不孤独,刘意等好心人的经常到来,让老人更加热爱生活。
去年,韩大爷突患脑血栓,幸亏被刘意等好心人及时发现,并送往省城大医院救治才转危为安。老人说:“我现在除了头有点晕,身体啥毛病也没有。”所以,他觉得是刘意、温德军救了他一命,心里充满感激。
刘意,刚到不惑之年,身高1.85米,体重大约100公斤,大腹便便,面相忠厚,善于言谈。作为中国电建集团河北工程有限公司安保队长,他从小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喜欢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一直想“做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2013年,在“感动省城十大人物”温德军的影响下,他加入了“一家人”志愿者团队,成为一名做好事的“专业户”。
2015年,他在平山县做公益的时候,发现韩桂锁老人生活比较艰难,就决定照顾他一辈子。从此,逢年过节或是顺路的时候,他就跑两三个小时的路程,来照看韩大爷。每次来都不空手,食品、药品等,老人需要什么,他就买什么。每次来,他都“三五百”地给老汉零花钱。
“5年下来,共给了我1万多块!”韩大爷说。
当志愿者一晃就是7年
在“一家人”当志愿者,刘意一路走来,一晃就是7年。
7年来,他在温德军的带领下,几乎每周末都做好事。发现需要帮助的人,他就伸出援手;得知哪里受灾,他就带头捐款。
2016年井陉县洪灾,刘意和众多“一家人”志愿者为灾民送去价值4.2万元的米面油等救灾物资。
在温德军的心目中,无论志愿者活动遇到什么难题,刘意都积极请缨“让我来!”;“一家人”做公益有时缺钱,他都会带头说“让我来!”。
在刘意看来,钱是身外之物,花了明天还能赚回来。但做好事的机会失去了,就不容易找回来了。
2012年,“一家人”根据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重点打造“精准扶贫”公益项目,先后为沙河市杜硇村、平山王平村等32个村栽种核桃树、花椒树、板栗树、桃树、杏树、樱桃树,共1189亩,送雏鸡28000余只。这些活动,除了需要众多志愿者参加外,最需要的就是资金。而这些资金都需要志愿者们自己掏腰包,有能力的多出点,家庭不太富裕的少出点。每到这个时候,刘意都率先垂范。比如:为村民打水井,他捐款2000元;为农民购买核桃榨油机、脱皮机等,他捐款3000元;为农村捐赠树苗,他三次就捐了5000元。
“刘意是继肖秋林、司云龙、王凤爽等优秀志愿者之后的新秀!”温德军说,刘意7年来共为“一家人”公益活动捐献了七八万元善款,再加上他陆续为韩桂锁老人捐赠的1万多元,总共八九万元。
刘意工资其实并不高,每月扣除“五险一金”,到手的工资也就3000元。这些钱除了给父母的“孝敬费”,剩下的几乎都用于做善事。为此,他省吃俭用,一件衣服穿好几年。或许是这个缘故,他如今40岁了,仍孑然一身。
平山县王平村属贫困村,以前村民每亩地平均收入不足千元。为改善这个村的贫困状况,2012年、2013年,“一家人”先后为平山县王平村种植核桃树、花椒树,帮助他们成立了核桃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规模经营方面开始了有益尝试,从根本上改变村民贫困现状。
2017年,这些核桃树喜获丰收,刘意他们前去帮助村民打核桃、脱皮。那天,他一人就打光了5棵树,虽然累了点,但得知村民每年每亩纯收入达到1500元-1700元时,他高兴地咧着嘴笑。
尽职尽责的“人民陪审员”
追溯刘意做好事的足迹,起点应该比他成为“一家人”志愿者还要早。
那时,他刚从保安培训学校毕业不久,因其头脑灵活,口齿伶俐,大家有事儿都爱找他,就连辖区的民警也称他是“联络员”。1998年,石家庄市裕华区司法局聘用一批社会调解员,刘意所在的居委会就把他推荐了上去。他不久便成了“管闲事儿”调解员,开始了孜孜不倦的调解工作。其突出表现,引起裕华区法院有关领导的重视, 2014年,他从一名业余调解员,一跃成为正式的“人民陪审员”。
这一年,石家庄市裕华区法院对53名来自社会各界的人民陪审员进行任命。这些陪审员在庭审中会被随机抽选系统选出与法官共同审理案件。
刘意就是其中一个。
据介绍,这些人民陪审员与法官的专业化形成思维互补,帮助查清案件事实,增强人民群众对裁判结果的认同感和司法公开的透明度。该法院由人民陪审员参与陪审的案件越来越多,效果越来越好。
裕华区法院评价刘意:“他在很多地方担任调解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多次陪审工作中,刘意总结出许多工作调解方法,比如家庭作业式的对账方法等。”
对于这次机会,刘意十分看重。原来做调解,都是自发的随机的,可现在不一样了,调解成为他一项神圣的使命。刘意说:“我参加的十多次陪审工作,对每次庭审都能做到准时开庭,及时宣判,法院也能全方位地保障我们陪审员的阅卷权、发问权、评议权等参审权。”
温德军会长对刘意也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他是“一家人”团队中一位非常优秀的志愿者。他性情直率,敢说真话,不怕得罪人儿,是温德军的一个得力助手。
平山县宋家口村党支部书记武怀廷也被刘意乐善好施的品德打动。刘意与韩桂锁非亲非故,但帮助这位老人特别细心,去年老人得了脑血栓,刘意就把老人接到石家庄看病,像亲人一样照看。老人出院后,他三天两头地往平山跑,给老人送钱、买药。“通过这个事,我觉得他是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6月13日中午,韩桂锁老大爷把刘意送出大门外,一直看着他的背影远去。刘意挥手作别,叮嘱道:“您有啥事给我打电话,让我来!”
阳光打在他的脸上,温暖在老人的心里。(记者 李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