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逐梦践行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养牛"科班生"智斗"土把式" 发布时间:2020-06-2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银川6月24日电 题:养牛“科班生”智斗“土把式”

  新华社记者曹健、张亮、马丽娟

  黝黑的脸庞,皱巴巴的短袖,裤腿沾着牛粪点子,马宏礼在牛棚里熟练地给牛打针,很难看出他是个毕业才六七年的大学生。

  在养殖园区里东家西家跑着给牛看病、防疫,这位西北民族大学畜牧相关专业毕业的“牛专家”最近有点忙。而就在两年前,村民们还对这个30岁出头的小伙子“很不待见”。

  马宏礼所在的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陶乐镇庙庙湖村,是宁夏“十二五”生态移民的一个集中安置区,2013年以来,包括马宏礼一家在内的7000多名来自宁夏南部山区的贫困群众陆续搬迁至此。

  为拓宽移民增收渠道,2018年当地政府在庙庙湖村投资建成一座占地66.5亩的标准化肉牛养殖园区,马宏礼来到园区担任技术员。他当时已在规模化奶牛场、肉牛养殖场干了三四年,防疫、看病、配种、饲料调配等都是一把好手。

  “租牛棚专门养牛,能赚钱吗?”刚从深山搬出来的村民心存疑虑,只有少数村民被村干部说服开始在园区养牛。养牛“土把式”马风鹏养了7头牛,给牛喂的仍是“老三样”,玉米、麸皮、油渣,这招来马宏礼三番五次的“指手画脚”。

  “哥,你看这牛粪里还有玉米糁子,麻雀都来叼着吃,说明饲料配方不科学,牛没吸收,要不试试我的配方?有豆粕、棉籽等12种营养物质呢!”马宏礼劝说道。

  马风鹏斜眼看他,不吭声,心里反倒有些来气:“你个毛头小子,不过是学了几天理论,我都养了一辈子牛了,牲畜嘛,喂饱就行了。”

  “科班生”遇到“土把式”,有理说不清。马宏礼热情建言,却四处碰壁。

  “看来光说不管用,得眼见为实。”马宏礼转变思路,把几位养殖户带到自己干过的规模化养牛场观摩。一看一问发现,这差距太大了!回村后,马风鹏等人尝试用他配的饲料喂牛。

  没喂几个月,马风鹏欣喜地发现,喂“新配方”,牛不但肯吃,而且皮毛光亮,精神好、劲儿足,养到12个月就能出栏,比原先快4个来月!

  尝到甜头,村民养牛热情高涨,马宏礼说话也灵了,他继续传授自己的“牛经”。

  他推荐大家养西门塔尔牛,虽然进价比老黄牛贵,但上膘快、挂肉多,收益也高;他劝大家注意及时给牛看病,别为省钱拖出大毛病……

  有了马宏礼的指导,村民有样学样。去年马风鹏卖牛挣了5万多元,他数着钱感叹:“这下知道科学的厉害了!”今年他扩大规模养到15头牛。

  如今,园区已发展养殖户80余户,牛存栏960多头,去年养殖户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庙庙湖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丁光山说:“搞现代养殖业,科技是关键,农村最需要马宏礼这样的专业人才。”

  在养殖户腰包鼓起来的同时,马宏礼对自己的人生也有了新的定位,创业的火苗在他心里升起。“等攒到50万元,我就开一家养殖服务公司,搞肉牛养殖的同时,帮助乡亲们进一步打通肉牛进销渠道,让好牛卖上好价。”马宏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