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军事天地

“桥车大王”齐虎广:人生若重来,仍会选择参军报国 发布时间:2020-06-09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6月8日消息 (聂宏杰)齐虎广,山东聊城人,1974年1月出生,1992年12月入伍,现任陆军第76集团军某部一级军士长、桥梁技师。入伍28年来,先后参加过嘉陵江疏通堰塞湖、“跨越”系列演习、舟曲特大泥石流救灾等重大任务,自主创新研制的“桥梁平衡仪”和“某机械化桥倒车自动报警器”两项技术成果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2018年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齐虎广从来没想过如果不当兵自己会去做什么。28年前村里放电影,放到一半时,村委会用大喇叭插播了征兵通知,他瞒着母亲报了名。此后的岁月里,他无数次地庆幸于自己当初的决定。

  齐虎广:“我的家乡在山东聊城一个小村子里,很偏僻,那时农村会放电影,有一次电影放映中间突然停下了,村委会用大喇叭喊现在征兵开始,我就很冲动地到村委会报了名,和父母都没商量。我母亲不让我去参军,因为我是老小,母亲离不开我,在大门口哭着不让我走。我当时还很恼火,说必须走。”

  当兵第三年,齐虎广找到了自己的一生所好——桥车专业。用他的话说,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中的“架桥”。

  齐虎广:“我理解中的舟桥,包括我们工兵具体是干什么的呢?如果在古代,我们都是先锋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我们要保证后续大部队通过。在作战当中,我们架设的桥可以克服弹坑、沼泽、中小河川。”

  今天部队架桥和过去完全不同。通过驾驶桥车操控几十吨的桥面,分分钟就能架起一座数十米长的钢桥,不仅可以保障人员通行,就连坦克、装甲车等重型装备也能从桥上安然通过。但回忆起初次操控这个庞然大物时的情形,齐虎广说当时真有些心生畏惧。

  齐虎广:“比如第一代桥车10.05米,推起来特别高,往车前一站,一种扑面的压力,十几吨重的东西在头顶上来回转,操纵时需要站在旁边看,紧贴着桥面,让人很害怕。”

  桥车架设是一门技术活,架设过程桥面必须保持水平。早期的桥车技术不够成熟,即使熟练的指挥员,也要在官兵的配合下反复调试才能使桥面保持水平。打小儿就爱鼓捣机械的齐虎广很快摸透了这型装备,成为桥车架设的指挥员。为了节省架桥时间,他创造性地用几块木头制作了一款平衡装置,让桥面能够一次性调平到位。

  齐虎广:“我记得是在1997年,我自制的这个平衡仪全部是用木头做的,当时也不是为了创新,就是为了我自己架桥方便。”

  1998年,全军上下兴起“科技大练兵”热潮。齐虎广用几块木头鼓捣出来的平衡装置,经过专家组反复论证,认定它弥补了装备的不足,并在这一原理基础上,研发出更先进实用的“桥车平衡仪”,齐虎广凭此项发明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齐虎广:“没想到1998年部队开始科技大练兵,我们的装备部长说,你们有没有发明?可是大家都没有发明,实在是太少了。那时候,有战友说老齐有一个发明,把那两块木头拿出来。当时大家哄堂大笑。我说别拿了,丢人。领导说就这样吧,先报上。将平衡仪报上去之后,上级派来了专家组,我也是赶鸭子上架,解释说做这个平衡仪的理念,以及操作原理,还有为什么要研究这个东西。厂家此后也过来调研,根据我这个发明,又研制了一个带雷达的平衡仪,功能更先进了。”

  2008年齐虎广当兵满16年。当时部队高级士官编制极为有限,齐虎广知道自己将不得不离开军营。他恋恋不舍地和战友一一作别,最后一次擦拭了心爱的桥车,上交了所有的公共物资,将个人用品邮寄回家。就在齐虎广准备离队的最后一刻,他被师长以“超期服役”的名义留了下来。多年以后,当他与当年的师长、如今同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西藏军区司令员汪海江中将在京西宾馆相遇时,他充满感激地说“是老首长把我留了下来”。

  齐虎广:“那时都准备要走了,我记得还剩四天就要离开部队了。汪师长说,齐虎广是个人才,要保留。我不敢说自己是千里马,但我确实遇到伯乐了。留下来没有编制,一直超期服役了两年,高级编制才批下来。说句实话,当时我的思想还是很复杂的,我还专门去感谢师长了,我们师长就给我一句话,说回去干好工作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当兵28年,齐虎广排除装备故障不下千次,用领导的话说“这个老齐一年能给部队节省八九十万”。他带出的徒弟更是人数众多,许多曾经的徒弟也成为了师父,在各部队挑起了桥车专业的大梁。

  齐虎广:“可能因为我年龄大一些,性格比较随和。每次要排除故障之前,我会把那些兄弟们叫来,他们有的喊我师父,我有时候喊他们‘八戒’,只要大家高兴就可以了。我说这个故障你们都谈谈什么原因造成的。大家便开始分析,最后我说我是这样分析的,你们看对不对?你可以反驳我,谁讲得对,我就让谁排,我在旁边看。这是一个很好的培训方法,这就叫‘四会’教学。我总感觉‘四会’教学不是慷慨激昂,抑扬顿挫,讲得头头是道,不是那样的。我认为“四会”教学的目的是把大家都教会。”

  2010年,甘肃舟曲遭遇特大泥石流灾害,整个舟曲县城被山洪一分为二,连接南北两岸的瓦厂桥被冲垮,齐虎广所在部队奉命前去架桥。齐虎广回忆说,那是他生平见过的“最难受的场景”。

  齐虎广:“那是我活到现在见过的最难受的场景。我们的任务是救灾,主要是架桥,要去救河对岸那半个县城。当时水很急,污染很严重,站在桥上水已经到了膝盖,淤泥很深,河里的水完全漫上来。从上游一会飘来一具尸体,尸体能捞的都要捞上来,如果捞不上来,下游还有捞尸队,人在水里还要躲避洗衣机、摩托车,从上游过来的什么都有,甚至还有几头牛。”

  架桥过程中,齐虎广被上游冲下来的一辆摩托车刮伤,起初他没有在意,贴了创可贴继续作业,直到把桥梁架通返回住处休息时,才发现整条腿严重感染。医生告诉他,若不是治疗及时,他腿上小伤口引发的破伤风足以致命。

  齐虎广:“架完桥以后满身是汗,晚上吃完饭,睡到12点多,感觉这个腿已经痒得不行了,就去挠,越挠越痒。起来一看这条腿已经很粗了,小腿比大腿还粗,而大腿就更粗了,一直肿到腹股沟附近。我说不行,得连夜去医院,救灾现场也有医院,那时候是解放军第七医院。去了以后医生一看就说,你这已经重度感染了,破伤风。我记得当时一天要输十几瓶液体,晚上白天不停地输。”

  舟曲泥石流救灾的经历,让齐虎广感叹天灾无情的同时,也让他看到了祖国的强大和制度的优越性。这些年来,他不止一次和年轻战友讲起那段经历,让他们珍惜当下的生活。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齐虎广感受更深。

  齐虎广:“经历舟曲救灾之后,说实话对我的思想触动很大。第一个感觉就是天灾真是无情;第二个感觉是我们党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了。舟曲救灾的时候,从全国各地邮来的物资源源不断,在老百姓的大麦场上垒得满满的,像山一样。我经常跟年轻人们讲,我说生活在我们中国,我真的很知足。包括这次疫情,在经济下行压力这么大,在疫情严重影响下,我们坚持把人民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在很短的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这就是我们党的伟大之处。”

  2018年,齐虎广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作为西部战区陆军唯一的战士代表,每年两会前,他都格外忙碌,希望把基层官兵的呼声带上两会。谈起三年来的参会经历,他印象最深的是,两会的会风越来越实,小组讨论的时候“谁都可以插一句”。

  齐虎广:“政府工作报告很简洁,但是内容很丰富,主要还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小组讨论的时候,会风和以前比有很大的改变,大家都没有制式文稿,你有话可以讲,讲一句话也行,讲长话也可以,讨论很热烈,谁都可以插一句。”

  这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任期齐虎广还有两年,他的军旅生涯也将在两年后画上句号。回顾近三十年的军旅时光,他觉得最可贵的是坚持和坚守。他说,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他还会选择参军报国。

  齐虎广:“距这一届代表任期结束,和我在部队干满30年退休,正好还有两年时间。军旅这些年,我认为最可贵的就是坚持和坚守。我一直当兵,一直在基层,在连队当兵几十年真的不容易,换了15任连长、指导员,换了12任营长、教导员。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圆满地给它划个句号。

  记者:如果让您再次选择还会来部队吗?

  齐班长:只要有选择,我还是会来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