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淇县三里屯分水口门120公里外,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固城乡刘张庄村52岁的姜英霞早早起来,打开水龙头,接满一锅水,点燃液化气灶,为3岁的小孙女熬上最爱喝的小米粥。受益于“丹江水润清丰”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清丰全县群众72万人喝上了南水北调水。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截至2020年6月3日,丹江口水库经陶岔渠首入总干渠水量达到300亿立方米。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到“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管理、同经营、同服务”的姜英霞是沿线6000万受益群众的一个缩影。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以来,工程沿线省市按照水利部部署,大力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积极消纳南水北调用水指标,加快构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水利基础设施和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网络,取得显著成效,为国家供水安全、生态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早日开工奠定了良好基础。
水质好:喝好水奔小康
从中华龙脉秦岭发源,汉水吸纳众多支流,在丹江口汇聚成浩瀚的人工湖。喝上好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好水来自水源区的生态保护。党中央、国务院在规划阶段,就明确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将水源区纳入重点流域治理范围,从规划、政策、制度等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实施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水源区43个县和重点乡镇全部建成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相关地区关停规模以上污染严重的企业超过500家,叫停和否决了300多个新上项目,建设库周生态隔离带,清理网箱养殖,入库污染物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中线工程沿线省(市)在中线总干渠两侧分别划定了一级水源保护区和二级水源保护区,对保障饮用水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中线工程沿线省市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农民饮用上南水成为新的时尚。55岁的石运章家住邯郸市曲周县曲周镇小河道村,说起家乡的过去,他用一句顺口溜概括,“夏天水汪汪,秋天白茫茫,只听蛤蟆叫,不见粮归仓”,因为地处黑龙港地区,曲周县是有名的苦咸水、盐碱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业大学专门在此设立研究课题。如今,借助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喝上南水北调好水的他十分满足:“下地干活回来可以美美洗个太阳能热水澡,卫生间里安上了冲水马桶,自己过去饱受苦咸水的经历在孩子这一代身上不会重演了。”
中线工程通水五年多来,丹江口水库和中线干线供水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及以上。河北省黑龙港流域500多万人告别了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沿线群众饮水质量显著改善,北京市自来水硬度由过去的380毫克/升降至130毫克/升。
水量多:河清岸绿百花香
300亿立方米南水里,有40亿立方米为生态水。
南水北调工程既是战略工程、民生工程,也是生态工程,南水不仅改善修复了受水区水生态环境,增加了受水区生产生活供水量,还大大缓解了城市生产生活用水挤占农业用水、超采地下水的局面。
安阳河是安阳的母亲河,发源于林虑山。随着工农业快速发展,上游来水逐步偏少,河水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母亲河成了一条排污沟。近几年,通过南水北调生态补水,安阳河水逐渐变得清了起来。在安阳河河岸公园,人们三三两两,散步、游泳、钓鱼,“我从小就住在安阳河附近,安阳河这几年的变化我都看在眼里。现在,我每天一有空就到这里玩儿。”家住安阳河附近的居民蒲女士说,谁不想到近水、亲水、乐水的好地方来玩呢!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南水北调工程新的历史使命。自2017年起,中线工程已连续4年利用丹江口水库汛期弃水及供水计划内水量向沿线受水区40余条河道生态补水,累计补水近40亿立方米。沿线受水区通过水资源置换,压采地下水,促进了区域地下水水位的明显回升。截至2019年10月,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埋深平均为22.81米,与上年同期相比回升0.63米,地下水储量增加3.2亿立方米;河北省2016年浅层地下水水位由治理前每年上升0.48米增加到0.74米,深层地下水水位由每年下降0.45米转为上升0.52米,补水后河道沿线5公里范围内,浅层地下水水位上升0.49米;河南省受水区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0.95米。
生态补水后,北京密云水库蓄水量自2000年以来首次突破26亿立方米,提高了首都供水保障程度。河北省12条天然河道得以阶段性恢复,向白洋淀补水约2.5亿立方米,瀑河水库新增水面370万平方米。河南省焦作市龙源湖、濮阳市引黄调节水库、新乡市共产主义渠、漯河市临颍县湖区湿地、邓州市湍河城区段、平顶山市白龟湖湿地公园、白龟山水库等河湖水系水量明显增加。北京市利用南水向城市河湖补水,城市河湖水质明显改善。天津地表水质得到了明显好转,中心城区4条一级河道8个监测断面由补水前的Ⅲ类~Ⅳ类改善到Ⅱ类~Ⅲ类。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水利部会同河北省共同实施了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水源,为河北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等试点河流实施生态补水。目前,试点河段两侧10公里范围内地下水水位显著回升,滹沱河地下水水位最大升幅1.91米,滏阳河地下水水位最大升幅1.70米,南拒马河地下水水位最大升幅1.08米。
中线工程还带动了沿线生态带的建设。目前,中线工程沿线形成了一条1200多公里长、几十米至数百米宽的生态景观带。焦作市利用穿城而过的中线工程总干渠,在两侧修建了10多公里长的带状生态公园,起名天河公园。园中绿树红花,亭台楼榭,曲径通幽,形成了约2000亩的城市绿地。清晨和傍晚,游人如织,受到了市民群众的一致称赞。石家庄、郑州、邢台等城市,也相继在总干渠两侧建设了生态公园,既方便了群众,也保护了总干渠水质。
水安全:如履薄冰护健康
截至6月3日,中线工程已经安全输水2000天。
这2000天,南水北调人以水滴石穿的耐心,如履薄冰,确保运行安全,从根本上改变了受水区供水格局,从原规划的补充水源逐步成为沿线城市生活用水的主力水源。
北京城市用水量75%以上为南水,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由1.0提升至1.2;天津14个行政区居民用上了南水,南水成为天津供水新的生命线;河南有13个城市受益,其中多个城市主城区100%使用南水;河北有9个城市受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带动了沿线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通水五年多来,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北方大中城市基本摆脱缺水制约,有力保障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
受水区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南水。沿线省市实行区域内用水总量控制,加强用水定额管理,带动发展高效节水行业,淘汰限制高耗水、高污染行业,提高了用水效率和效益,关停并转一大批污染企业,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通过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和加强宣传,提升人们的节约用水意识。
每年12月1日到来年2月底为中线工程冰期输水阶段。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制定冰期输水调度方案,加强冰期输水水温、流速和流量的观测以及工程巡查巡视。全线增加28条拦冰索、拦冰桶,在重要控制闸前安装喷淋式、水下吹气式扰冰装置。如今,中线工程已经经过6个冰期和5个汛期的考验,初步形成了冰期和汛期应对极端天气的一整套措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输水调度和安全运行管理经验。
作为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100多个县市的生命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更是企业复工复产的重要保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精准调度,科学应对,展现出高效的应急管理能力,分布在沿线各个岗位上的南水北调人忙而不乱,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建设成果,初步具备了现地管理处所有的人员独自查出管理范围内所有问题的能力,人人都是“多面手”,把思想和行动深深融入到保障输水安全的工作中,保障了沿线6000万受水区群众的用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