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精墨妙的中国艺术家
——京剧人物画家李淑坤
本网沈阳消息(刘 刚)中国艺术家——李淑坤生于辽宁沈阳,荀派艺术传承人、京剧人物画家、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员、辽宁省戏剧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民进会员。
京剧,中国国粹。清代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进京,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最终成就了京剧的辉煌。如今,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象征。
舞台上,锣鼓铿锵开场,敲响穿越百年的华丽序曲。随着浓墨重彩的历史幔布徐徐展开,从百年前的皮黄到国剧的称谓,仿佛一场时空之旅,照亮了李淑坤内心深处对国粹京剧的敬仰。一袭凤冠霞衣眩目了光芒闪耀的舞台,在艳丽的脂粉背后花旦动情演绎,把最灿烂的情感留在观众的生命里。
朱砂一点烙眉心,娓娓唱出悲喜情。回想李淑坤1965年毕业于辽宁省戏曲学校,师从荀慧生、荀苓香、荀苓莱、李金鸿等名家。主演过全部《金玉奴》、《辛安驿》、《红娘》、《荀灌娘》、《卓文君》、《香罗带》等诸多曲目。素衣惊流年,水袖舞蹁跹。李淑坤的表演多花旦为主,她在表演人物中非常注意刻画心理状态,重视角色的动作,提倡旦角动作要美、媚、脆。她强调旦角的动作给人以美感,把女性的妩媚展现于喜、怒、哀、乐、言谈举止之中,身段动作变化多姿,尤其讲究眼神的运用。
1982年李淑坤拜鲁迅美术学院著名画家钟质夫教授为师学习工笔花鸟,后结合自身戏曲专业,拿起画笔,画她最熟悉的戏曲人物是她最快意的人生追求。她把京剧的韵律美带入国画,透过画笔让观者感受念白的柔和圆润,轻重缓急,那流利的线条恰到好处,波动情感,又笔笔入心。既具有京韵美,又具有生活美。
凤冠霞衣,抖落历史风尘, 京腔京韵,梦绕紫禁之城。 李淑坤画作中每一个艺术的造型,都服从史画的文献品格出发,以主要角色的舞台装扮形象为依据,真实准确地、深刻而生动地表现出每一个形象的身躯与五官表情特征、表演身段特征、服饰款式与色相特征。画作造型以突出表演流派的美学特色出发,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绘画形式。如花旦长相小家碧玉以精深的唱功为主,具有“天真烂漫、性格开朗”的性格,李淑坤采用小写意的画法,色彩以柔和秀雅的粉红冷调为主,用笔灵活不拘谨,线条富于变化,匀细而有力。
李淑坤深知京剧与水墨传统博大精深,文化内涵极为深厚。她追求古境新趣,那京剧演员在舞台上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一幅幅画面转瞬即逝,而李淑坤铭记于心。为加强国画的表现力,李淑坤注重形神兼备,意在笔先,她把人物的神态与动态作为描绘的重点,从而揭示人物的气质,对富有代表性的特征深入描绘,在水墨把握上做到气韵生动,让黑与白、粗与细、枯与润、断与连、墨与色自然结合,让观者感受京剧瞬间美的巨大魅力。
李淑坤的小写意京剧人物画是以线条的流畅来呈现美与力量,它的线条是用书法的笔法写出来的而不是描出来的,在用墨用色用笔的简约中,她真正做到了“艺术是减法”,再加上她对京剧的独特理解,使她的绘画作品在观者眼里荧荧生辉。因李淑坤为荀派艺术传承人,她对舞台角色的内心有更深刻的理解,她的《京剧人物王昭君》为例,画面上描绘的是王昭君少了些怨伤弹泪溅琵琶,多了些英姿飒爽。
李淑坤创作出造型准确,服饰考究,情态逼真,灵动传神的京剧人物画,著名评论家吴扬给予了开拓新领域的肯定。她的代表作《状元媒》、《牡丹亭》、《红娘》、《三打陶三春》、《白蛇传》等画作多次登载并获奖。其艺术成就载入《当代艺术家名人大辞典》、《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辞书。2016年,李淑坤荣获“中国长城文化金奖”,并被授予“新长城艺术家”荣誉称号。
沈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2300年建城史,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李淑坤在沈阳从学习荀派京剧开始,便踏上了她那漫长的艺术之路。“荀派”以善于塑造小家碧玉、妙龄少女见长,在京剧界素有“十旦九荀”之说。现今李淑坤把国画与京剧两大国粹的相同之处结合起来,用中国画来表现京剧,自然和谐,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