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5月26日消息 (乔梦)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工作正在向纵深发展。如何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士官队伍建设?如何发挥军队优势助力地方脱贫攻坚?如何探索建立军地应急体系,提高应对安全风险能力?都是两会军队代表委员密切关注的议题。两会期间,小央在“两会·谈国是”专栏中,每天推出国防军事热点话题的综合盘点,带您了解军队代表委员关注的问题。今天我们围绕国防教育、军事体育、士官职业技术教育等话题,带您了解今年两会期间军队代表委员提出了哪些真知灼见。
张学锋代表:修改国防教育法,向社会开放部分军事演习
张学锋代表表示,随着我国的安全和发展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在细化国防教育的内容方面,张学锋建议将国防教育内容单列一章。“我们希望,区分中小学生、高等院校学生、党政机关人员、企业职工、民兵预备役人员等不同对象,明确各类人员国防教育的具体内容,进一步提高针对性。要把军史馆、烈士陵园、纪念碑以及历史英模纪念馆、博物馆都纳入国防教育基地,将党史、国史、军史以及烈士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制定一些硬性的指标要求。”
张学锋建议,把国防教育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必开课,各级干部培训的必修课。而且,还要将其纳入中小学教学大纲,列入升学考试范围。
在张学锋提交的议案中,重点还提到了建立开放程度更高的军营开放机制。他建议,在形式上,除安排军营参观、武器展示、军事表演等传统课目外,开放部分军事演习等活动,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军队、热爱军队,激发广大适龄青年积极参军报国的热情。
此外,张学锋代表认为,现在的全民国防教育日不方便人们牢记,他建议从“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日子中选一天作为国防教育日,既容易被记住,也能更好地引导人们不忘历史,重视国防。
王恋英委员:加强军事体育科研,更好地服务部队战斗力建设
对军人而言,体能关乎战场上个人技战术能力的发挥。军事体育作为部队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服务部队战斗力建设,是运动员出身的王恋英委员最为关注的话题。
对此,王恋英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要加强军体科研,多出一些能够指导官兵训练的科研成果,军事体育训练中心要当好部队军事体育训练的服务队。第二,加强对全军基层部队军事体育骨干的培训,增强基层部队军体骨干组训能力。第三,要不断探索服务官兵的方式方法,比如,邀请军体专家、军体明星在线为官兵答疑解惑。同时,要多组织专家到基层部队“传经送宝”。
古清月代表:发挥军队特色优势 “扶智”藏区贫困学童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来自空军工程大学的古清月代表建议,要依托军队院校资源优势,注重文化扶贫、智力扶贫,进一步提升边疆民族地区稳边固疆的软实力。
2007年,古清月代表开始帮扶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建设塘蓝天春蕾小学”的藏族儿童,后又发起“金色哈达”爱心助学活动。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扶持下,藏族群众生活越来越好,于是“金色哈达”活动重点开始由资金资助向扶智强志转移。
古清月说:“在与孩子们日复一日的接触中,我发现,当地很多入伍青年到了部队表现优异,不仅担起了保家卫国的重任,还改变了人生命运。于是我决定帮助孩子们在增长文化知识的同时,增强他们的国防观念。”今年,古清月计划把扶贫扶智的规模拓展,扩大国防教育系列讲座的规模。下一步,她计划借助网络平台组建扶智辅导团,建立一对一远程帮扶机制,更加有效地帮他们答疑解惑、培育远大志向。
王晓霞代表:提升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质量
从事士官职业技术教育20余年,王晓霞参与创新多项实战化教学训练方法,培养的士官骨干遍布导弹阵地。“建设世界一流战略军种,需要一流士官人才。”这些年,王晓霞在调研中发现,如今士官队伍作用发挥越来越大,大力提升军队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质量很有必要。为此,她在顶层设计、配套政策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充分思考论证,并在今年两会提出了相关建议。
宋元俊代表:建立军地应急指挥和物资保障体系
“探索建立军地联合应急管理指挥机构,实现军地应急力量统一指挥调度,全面提高应对新型领域安全风险能力。”今年两会,宋元俊代表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宋元俊代表认为,今年以来,军地双方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建立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机制,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不足。
对此,宋元俊代表建议:一是完善军地信息指挥平台建设,省市县三级军事机关与对应的地方应急管理指挥中心应实现语音、数据、传真等多途径信息传输,确保值班(值勤)体系常态通联,及时通报辖区突发事件情况,并按响应级别启动应急机制。二是建立军地通用的应急物资生产供应体系,优化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军地联合出台实施办法,统筹生产、需求、流动、分配各个环节,着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宋元俊代表还建议,可依托地方公共卫生机构和军队医院感染病科力量资源,构建应急救治体系;推动军地医院协调配合,梯次开展专业培训和技术进修,普及公共卫生健康知识,不断提高全民公共卫生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