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之治”的“实践密码”】
善治,乡村更富更美更宜居
——“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广西浦北县的实践探索
光明日报记者 周仕兴 光明日报通讯员 梁德涛
关键词:乡村治理 脱贫攻坚 层级联动 “三治”建设
让老乡在家门口就业,享受和城镇一样的公共服务;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贫困村3年内全部脱贫摘帽;群众诉求有人听、难题有人解、办事有人帮,和谐文明乡风荡漾在青山绿水间……
走进地处北部湾畔的广西钦州市浦北县,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扑面而来。近年来,浦北县立足乡村实际,强化党建引领,大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能力和服务能力,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被列入首批“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
1.选好“领头雁”,走上脱贫致富路
泉水镇平阳村是浦北县“十三五”贫困村,2016年以前村级集体经济为零,是名副其实的“空壳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群众积怨不少。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雁’。”2017年村“两委”班子换届,党员致富带头人何忠文当选村支书,他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将200亩土地流转给本地农业龙头企业,获得土地流转资金2万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
如何摘掉贫困帽,让群众的日子富起来,是摆在何忠文面前的首要问题。“有恒产者有恒心,必须发展产业!”依托浦北县“长寿之乡”金字招牌,何忠文与村“两委”班子通过盘活资源,引导群众发展樱桃、百香果、红衣花生等特色产业,配套建设休闲农家乐,多渠道增加农户收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8年,平阳村顺利脱贫摘帽,2019年村级集体经济跃升至22万元,修建了村委办公楼、公共服务中心、休闲小广场,硬化了村道,昔日一穷二白的贫困村华丽转身“明星村”。
在白石水镇良田村,连片的番石榴树果实累累。“我们以前走出去,有个特别‘身份证’,一看脚上粘泥巴的,准是良田人。”良田村党员致富带头人梁帮财风趣地说,以往村民思想保守,发展处处受阻。如今,新任村党支部书记甘荣年轻有想法,发动村民种植番石榴2000多亩,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让村民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入股,年产值2000多万元,人均增收超万元。
与甘荣一样,28岁的符景升因年轻有冲劲、思路宽,高票当选良江村党支部书记。“2008年我外出务工,2012年起与朋友合资办厂,事业小有成就。”符景升告诉记者,2015年,在驻村第一书记利贵世动员下,他提交了入党申请,2016年返乡创业并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村支书年轻化,是浦北县创新基层党建及能人培养工作的一大亮点。为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浦北致力于引导“把致富带头人发展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干部队伍。
“我们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对村(社区)‘两委’班子进行联审把关,让年富力强的村干部大展身手。”浦北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林广生介绍,浦北1375名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大多是30岁左右且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496名是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占36%。选优配强村级干部队伍,为浦北县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强力支撑,全县78个贫困村3年内全部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4.5%下降到0.23%。
2.建强“主心骨”,加快建设新步伐
春日斜阳映在山水之间,错落有致的青墙灰瓦掩映在绿树翠竹中,古朴的花坛井然有致,构成一幅美不胜收的风景画……这是通过“三清三拆三整治”乡村风貌提升实现华丽转身的北通镇清湖村委富斗田自然村。
乡村要富更要美。2018年9月,浦北县启动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将其作为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建设幸福乡村的抓手,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县领导包镇、镇领导包村、党员干部包自然村、农户包责任区”四级联动,充分发挥村党组织、驻村工作队等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乡村风貌改造工作开始时,镇里商定以富斗田为示范点铺开,但起初很多群众都不愿意。”北通镇党委书记黄燕坦言,由于村里的理事会和青年群众意见不统一,工作难以开展。
“必须发挥好党组织凝聚群众的主心骨作用,建好建强自然村党支部。”富斗田自然村党支部书记翁职斌说,“自从成立了党支部,推进‘党支部+理事会+户主会’模式,群众有了主人翁意识,纷纷自愿筹资投劳,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在党支部带领下,家家户户集资捐款、投工投劳,清理垃圾堆、露天粪坑、卫生死角,铺设步道、修剪竹林,旧石条成了休息的石凳,拆下的青砖铺装成了健康步道,废弃的土坯房修缮成了支部会议室,闲置的民房、庭院被改造成村史馆、乡村博物馆、体验馆,建成30多个微田园、微菜园、微果园、微花园,整个村子“颜值”瞬间提升,荣膺自治区生态村、四星级乡村旅游区,成为“网红”乡村旅游景点。
乡村风貌改造不能“一阵风”,更不能搞“一刀切”。浦北县遵循“县级有重点、镇镇有示范、村村有特色”,各乡镇因地制宜、各尽其能,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就地复垦,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千村一面,既节省建设成本,又留住了浓浓的乡愁。
“我们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群众为主体,充分发动群众参与乡村风貌提升建设,实现共建共享共管目标。”浦北县县长李遥说。2019年,浦北县新建自然村党组织136个,新乡贤捐款集资1000多万元,村民投工投劳32万人次,建成120个基本整治型村庄、20个设施完善型村庄、5个精品示范型村庄,开创了“低成本、可复制、全覆盖、可持续”的风貌提升经验,打造了乡村风貌建设的“浦北样板”。
3.当好“贴心人”,提升百姓幸福感
“金丰路的开工建设,村民都很高兴。多亏了工作站,两个村多年的纠纷问题终于化解了,往日‘堵心路’变成了‘民心路’。”畅行在舒适的公路上,寨圩镇丰门村村支书韦立耀心情舒坦。
金丰路是通联乐民镇金康村、寨圩镇丰门村的道路,由于土地纠纷迟迟未能开工修建,严重阻碍群众交通出行和两村村民交流。两镇党建和廉洁工作站人员多次上门做群众思想工作,但由于历史遗留矛盾多,未能彻底解决。工作站遂通过层级联动工作机制,将问题逐级上报镇党委直至县委。县委召集交通、扶贫、国土等相关部门“集中会审”,成立专项工作组,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完成时限,仅一个多月就完成道路铺设,解决了金康连接丰门的镇际交通“肠梗阻”问题,服务群众近万人。
为将基层治理工作重心下移、权力下放、力量下沉,浦北县在镇到村委之间创新成立党建和廉洁工作站,创建了“村(社区)—党建和廉洁工作站—镇(街道)—县”四级层级联动解决群众难点热点问题的工作机制,工作站设立在中心的村,每个工作站负责指导3至5个村的党建、廉洁工作,负责收集、解决基层群众反映的水利失修、道路损坏、土地纠纷等各种问题。
层级联动工作机制还建立“两本账”,根据反馈、收集的问题分类建立汇总台账,设置解决问题时限,完成的问题即销号存档建立销号台账。对解决不彻底、成效不明显或群众不满意的则继续跟踪落实,旨在让“小事不出村、中事不出镇、大事不出县”,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目前,该县已建立了71个党建工作站,覆盖全县274个村(社区)。
“通过层级联动销号机制,使群众诉求有人听、群众难题有人解、群众办事有人帮,解决了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土地纠纷等实际问题,化解了群众的怨气,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林广生告诉记者,2019年,浦北县层级联动机制共为群众解决难点热点问题4117件,一批历史遗留问题迎刃而解,促进了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平安和谐。
4.群众“唱主角”,文明乡风树起来
漫步北通镇清湖村委九梅麓村,村容整洁,竹疏花影,树荫横斜,如同置身世外桃源。这里依托五皇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起了村居民宿,成为乡村旅游和风貌提升的示范点。
“九梅麓过去是一个脏乱差的小村庄,能有今天的变化,主要得益于乡村治理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引领建设。”北通镇镇长助理尹春光说。浦北县将乡村治理与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相结合,立足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建设,组织志愿服务队深入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村民自主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形成了“政府来引导、群众唱主角”的乡村治理新局面。
在自治方面,广泛发动村民讨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落实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的“一约四会议事”制度。镇村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引导村民转变观念,自觉践行文明行为。创新提出“拉黑约定”,即如果哪位群众违反了村规民约,则被集体“拉黑”,起到很强的约束和自我教育效果。
在法治方面,整合全县17个镇(街道)、274个村(社区)综治中心、综治工作站资源,打造“一村一警务室、一村一调解室、一村一义务治安巡逻队”,夯实农村法治保障。针对一些农村聚众赌博等不良现象,组织志愿者开展治安巡逻、法治宣传、教育劝导。如今农村赌博现象少了,文娱活动、健身蔚然成风。
在德治方面,持续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和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并组织道德模范和志愿者进行巡回宣讲,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全县共创建2个全国文明村和122个文明村镇、4693户十星级文明示范户,有16人登上中国好人榜,形成了“村村争先进、人人学榜样”的文明新风。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12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