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常河 马荣瑞
4月29日,随着萧县、临泉县、阜南县、阜阳市颍东区、霍邱县、金寨县、石台县、太湖县、望江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安徽,这个农村人口占77.29%的农业大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如果说1978年安徽小岗村的“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2000年的农业税费改革安徽试点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问题,那么,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则意味着7000万安徽人脚步铿锵地踏上了奔向全面小康的光明大道。
安徽是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省份,涉及16个省辖市、70个县(市、区),其中国家级贫困县20个、省级贫困县11个,2014年建档立卡识别贫困村3000个,贫困户188万户484万人,贫困发生率9.1%。
截至目前,安徽省98%的贫困人口已实现脱贫,只剩下最后的8.7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由建档立卡时的9.1%降至2019年底的0.16%,年均下降1.49个百分点。此次9个县摘帽之后,安徽已基本完成“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两大任务。
时代是出卷人,安徽交出的这份答卷如何,必须经过人民这个阅卷人的评价。答案是,安徽所有贫困县、包括深度贫困县均实现“零漏评”“零错退”“群众满意度98%以上”的高质量摘帽。
改革开放的热土,敢为人先的传统,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这个时刻鸣奏出时代最强音,也迎来了安徽的“高光时刻”。
精准扶贫,从“漫灌”到“滴灌”
“我盼着总书记能再来一次大湾村,看看我们大湾村的幸福生活。”陈泽申手比画了一下,跟着他的手势,出现在记者眼前的是楼宇连片的村庄,30多幢二层徽派小楼,粉墙黛瓦,在春花的映衬下,浑如一幅水墨画。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省金寨县扶贫工作,对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村干部的帮助下,陈泽申养起了黑山羊,地里种上天麻、茯苓、黄精,还常到村子周边的山上采摘野生猕猴桃、山核桃。2017年,得益于易地搬迁政策,陈泽申住上了村里建起的70平方米的楼房。“我没想过,这辈子能住进楼房。”
安徽省金寨县大湾村翻天覆地的巨变,只是安徽脱贫攻坚战役中一个缩影。
2016年7月22日,全国首支精准脱贫基金在安徽成立,财政资金和银行资金由“背对背”走向“手牵手”。基金总规模12.5亿元,政府财政资金出资2.5亿元,徽商银行出资10亿元,主要用于金寨县九年义务教育校舍修缮、各乡镇卫生院建设和大湾村茶叶基地建设等重点扶贫项目。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93.9亿元,整合涉农资金410.9亿元。持续加大大别山等革命老区、皖北地区、沿淮行蓄洪区支持力度,在资金、项目、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上予以倾斜,2018年开始省级新增财政扶贫资金全部用于贫困革命老区县和深度贫困县,2019年省级财政安排贫困革命老区县和深度贫困县分别比上年增长33.9%和38.45%。
2015年起,安徽省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即实施产业脱贫、就业脱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保护脱贫、智力扶贫、社保兜底脱贫、健康脱贫、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扶贫、社会扶贫工程。探索出了各类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能人大户带动和贫困群众自我调整种养结构发展产业的“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参与并分享产业扶贫红利,不断夯实持续增收和稳定脱贫的基础。
统筹推进健康脱贫、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金融扶贫、教育扶贫、社保兜底等政策落地,真正实现脱贫攻坚重点工程的系统衔接、综合用力。特别是针对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在全国率先出台健康扶贫“351”“180”医疗保障政策,大幅减轻了贫困群众就医负担,有效减少因病导致的支出型贫困发生。
产业扶贫,从“输血”到“造血”
查看发电情况、记录发电量,已成了傅卫兵的生活习惯。
“我家去年脱贫了,多亏了光伏扶贫政策。”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横畈村村民傅卫兵掏出手机,打开一个App,指着上面不断变动的数据告诉记者,“你看,我家今天光伏扶贫电站已发4.1度电了”。
54岁的傅卫兵因残致贫,家里还有80岁的老母亲。几年前金寨县实施光伏扶贫工程时,他拿到了贴息贷款,建了光伏扶贫电站,由此发电收入成了一项稳定收益。而采摘茶叶、养殖蜜蜂每年又带来6000元的收入,经过努力,他顺利拿到“脱贫光荣证”。
安徽省依托各类园区,着力打造产业扶贫集聚地,充分发挥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手工业、电子商务等企业的带贫减贫作用,积极支持15个国家级贫困县以特色农产品基地为基础创办扶贫产业园67个,入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193个,带动2.6万贫困人口通过流转土地、销售农产品、务工就业等方式实现脱贫致富。
通过政府出资、企业捐建、村镇自建、企业认租、贫困户受益的方式,建设就业扶贫车间957个,吸纳贫困劳动者就业1万余人。依托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特色产业等优势,发展休闲采摘园、垂钓园、观光园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完成并分批提升333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八个一”工程,累计创建160个A级乡村旅游村,带动贫困户从事休闲旅游服务业。引进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知名电商企业,在贫困地区搭建平台、拓展业务,带动贫困户销售农产品和从事产品包装、加工,2019年全省促进农副产品上行累计215亿元,带动贫困人口1.6万人。
记者了解到,目前,安徽31个贫困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特色产业不断壮大。3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集体经济收入由2013年年底的0.53亿元,增长到2019年年底的6.72亿元,村均由1.76万元增长到22.4万元,增长12.72倍。
智力扶贫,从“扶贫”到“扶志”
“过去一到晚上,从山上望下来,我们村‘乌漆墨黑’的。”村民倪旺进说,这么多年村里一直没有路灯,太阳落山后,村民大多早早回家倒头就睡。“去年李书记来了以后,把我们村搞得‘亮起来’嘞!”
倪旺进口中的“李书记”是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华阳镇司阁村党支部第一书记。2017年4月,安徽省委统战部副巡视员李传玺响应安徽省委组织部选派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号召,主动报名,与其他两名同事组成扶贫工作队进了村。
来了个“厅官”当“村官”,沉寂多年的小村,像一池平静的湖水投下一颗石子,泛起阵阵涟漪。
“他用以往工作积累的眼界与经验,挖出了村里许多未被发现的‘宝藏’。”司阁村党总支书记刘中林举例说,光伏发电项目、核桃园、火龙果园、养殖扶贫产业基地……司阁村在产业项目带动下顺利脱贫出列,不仅村集体经济逐渐壮大,水泥路户户通,健身广场与文化乐园也建了起来。
驻村帮扶工作是安徽省脱贫攻坚战役中的品牌工程。2001年以来,安徽省连续20年从省市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中央驻皖单位,选派七批共2万多名优秀党员干部到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美好乡村建设村等任职。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安徽继续向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实现了对全省3000个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目前,全省共有驻村扶贫工作队8366支、驻村扶贫干部20327人,其中第一书记6873人。
各地将驻村帮扶作为脱贫攻坚的基础工程常抓不懈,着力打造了一支支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驻村帮扶干部队伍,实现了驻村帮扶干部“下得去、留得住、融得进、干得好”,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广大驻村帮扶干部与贫困村党员群众一道,用赤诚和汗水在江淮大地谱写了一曲曲驻村帮扶强基础、精准施策助脱贫的精彩乐章,为贫困地区脱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安徽省涌现出“29岁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的曾翙翔,连续三届9年驻村扶贫、被村民称为“闺女”的刘双燕等驻村干部典型。
安徽省扎实开展教育扶贫结对帮扶工作,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就业,让贫困地区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2019年,全省共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121.7万人次、14.8亿元。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具有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安徽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办主任江洪表示,安徽将持续聚焦剩余8.7万贫困人口,实行“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精准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完成减贫任务。
《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30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