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文以成卷,书以载道。阅读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也是人们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充实个人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当我们因为疫情而变得困顿不安时,还好有书籍聊以慰藉。在4月23日第25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书虫”栏目特别策划“我与经典阅读的距离”,与詹丹、胡智锋、党圣元、陈旭光、黄鸣奋等五位专家网络连线,邀请他们“云上荐书”,讲讲自己与枕边书的故事。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红楼梦》
推荐专家: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 詹丹
推荐作品:《红楼梦》
豆瓣评分:9.6
好书不厌百回读,《红楼梦》正是这样的好书。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经验的积累,每次阅读又会给人以持续的新感悟。
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一部白话小说,《红楼梦》塑造的人物最生动,展现的风俗最广阔,传递的思想最深刻。作品借展现传统贵族之家的日常生活,把社会生活的多样性、风俗民情的丰富性和文化礼仪的渗透性,全面展示了出来。而且,通过叙述的整体聚焦,勾勒出贵族之家的衰败趋势,对世人起到了警示作用。
《红楼梦》敢于直面现实的不圆满,直面人生的悲剧。作品以繁花似锦的笔,甜蜜地写出了人生的诗与远方,又用饱含热泪的墨,清醒地写出了诗的毁灭和远方的消失,成为中国古代文学里情感最厚重、思想最深刻的标杆之作。阅读《红楼梦》,不仅仅是娱乐消遣,还是和曹雪芹展开心灵对话,向人类精神世界高峰的一次攀登。(詹丹)
推荐全文请戳: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红楼梦》
启迪心灵的“宝书”
推荐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胡智锋
推荐书目:《悲剧心理学》
豆瓣评分:8.6
我喜爱《悲剧心理学》,首先来自它的重要的思想启迪。此书对历史上各类悲剧观做了全景式的扫描,同时也做了深度的挖掘,从而形成作者关于悲剧快感的重要的思想,对于艺术鉴赏、艺术创作与艺术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其次,《悲剧心理学》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我认为此书堪称学术研究尤其是人文艺术研究的经典之作,对于攻读艺术学位的研究生来说,书中提出的问题,展开问题的思路、理念与路径,绝对可以成为学位论文写作的典范、范本。
最后,《悲剧心理学》给我们带来重要的人生观、价值观启迪。此书聚焦悲剧快感问题,但又不仅仅停留在专业探讨层面,而把视野拓展到对更为广阔的宇宙、自然与生命的深度叩问与思考上来,反复探究悲剧快感背后的深层动机问题,提出了以审美态度看取大千世界,以审美距离体验多样人生的独到理念。(胡智锋)
推荐全文请戳:启迪心灵的“宝书”
我与《庄子》
推荐专家: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党圣元
推荐作品:《庄子》
豆瓣评分:9.4
《庄子》是一部极具哲学思想和文学魅力的著作,是道家思想学说中仅次于《老子》的一本书,其在中国文学史、哲学史、文化史、道教史上地位显赫,影响久远,言其影响、参与、促进中国思想文化史、文学艺术史的发展进程,型塑中国思想文化和文学艺术的品格,毫不为过,人们常曰“儒道”“庄老”“老庄”“庄禅”“释道”等等,其中都有《庄子》的身影。庄子其人与其书《庄子》及其思想,既精彩纷呈而又纷纭复杂,甚至充满了纠结。
时常读一读《庄子》,会给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带来精神深处的启迪和愉悦,这倒不是说要求得到一种庄子式的我称之为“庄狂”式“风度”,成为或装扮一个所谓的“名士”,而是力求卸除人生中的那些“执”与“累”,使自己不要成为一个世俗功利的人。当然,我在读《庄子》的过程中,在与庄子对话时,对书中的极端虚无主义、相对主义,以及“滑头主义”的“和光同尘”,又时时保持几分警惕之心,力求避免落入庄子之“理窟”。同时,我对庄子的“自然”“无为”精神之二重性品格,也有所心得和阐发,也尽量避免落入混世式的“和光同尘”那一面。(党圣元)
推荐全文请戳:我与《庄子》
美从何处寻
推荐专家: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陈旭光
推荐作品:《艺境》
豆瓣评分:8.8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是美学和艺术学研究的一个富矿,一座高峰(与朱光潜先生并称“美学双峰”),也更像一个“谜”。在我的印象中,先生似一个“拈花微笑”的美学老人,如行云流水般从容不迫。对美学宝藏和艺术名迹,他如数家珍、从容道来。
《艺境》中的文章,优美耐读,常读常新。或许语句个别地方让人稍有费解,但绝不是对西方理论的“生吞活剥”,也不会影响阅读的快感,更不会影响文章深度。宗白华的理论语言是独特的、诗性的、感悟性的文字,李泽厚评价他的思想为“或详或略,或短或长,都总是那种富有哲理情思的直观式把握,并不作严格的逻辑分析或详尽的系统论证,而是单刀直入,扼要点出,诉诸人们的领悟,从而叫人去思考、去体会。”读宗白华,确会有味之无极、百读不厌、不断领悟、常读常新之感。
推荐全文请戳:美从何处寻
科学透镜下的天机
推荐专家: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导 黄鸣奋
推荐书目:《创造性:人类创新的科学》
豆瓣评分:9.6
如果你想完全读懂它、恰当评价书中所谈到的大量研究成果的意义,需要至少十几门学科的预备知识,那是一件旷日持久、殊为不易的事情。但如果你只是想了解西方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创造性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那么,阅读任务便简单多了,因为此书提纲挈领,勾勒了清晰的发展线索。倘若你对学术史没有兴趣,只是希望了解如何增强个人或团队的创造性,那此书介绍了相关的训练方法,附有大量思考题,照着做便是。
我国古代没有“创造性”这个词,比较贴近的术语是“天机”。它们最初都带有神秘的意味,令人寻绎不尽。尽管如此,如今人们已经将它们置于科学的透镜之下,不仅逐渐揭开其面纱,而且试图找出提高自身创造性的途径。本书提供了我们自己无须实验室便能尝试的方案。当然,天机毕竟是天机,即使是由专业的科学家在精密设备支持之下做研究,仍然存在许多未解之谜。本书的长处之一是既博采众长又留有余地,让读者通过思索进行再创造。你要不要来试试?(黄鸣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