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之治”的“实践密码”】
激活“小细胞” 释放“大能量”
——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以党建促现代大农业发展
光明日报记者 张士英 光明日报通讯员 刘楠
摘要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省考察,首站来到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了解粮食生产和收获情况。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近年来,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党委针对撤队建区、整体搬迁和建城管城等改革发展的实际,探索实施“细胞工程”,将社区和田间划分成若干个规模合理的网络,灵活地设置田间党小组和楼宇党小组,形成了以“营养足、功能好、活力强”为核心目标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田间党小组和楼宇党小组将农业生产、职工需求与党小组工作紧密结合,通过“田间课堂”“党员科技示范户”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党员“细胞”的活力,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应用、新模式示范,引领了现代化大农业发展。
关键词:“细胞工程” 基层党建 现代大农业
“党员就该冲在疫情防控的最前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春耕备耕等工作中,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前进农场第九管理区通过“党支部协调统筹+党组织靠前作为+党小组一线服务”的联防联控模式,密集部署、迅速响应,让党支部的决策直达基层,让党组织的落实到点到位,让党员的服务贴近居民需求,形成了党员带动、组织响应、全面动员的有效防控局面,为职工群众筑起一道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牢固防护墙。
管理区主任万文达说这都得益于建三江管理局实施的“细胞工程”,设置党小组,建立网格包干制,组织党员开展服务活动,将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融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使党小组成为功能好、营养足、活力强的基层服务组织。在前进农场街道办会议室内挂着一幅形似蝴蝶的“党建工作细胞工程运行图”:以党小组为蝶身,以党小组岗位职责和活动内容为两翼,分工明确、职责明晰、活动丰富。“‘细胞工程’通过激发党员个体的‘细胞’活力,强健党组织的肌体,发挥巨大的能量。”万文达说。
在建三江管理局,这样的党建运行图数不胜数,这些活跃在社区里、广场内、田间地头的党小组在日常的农业生产和职工生活中,架起一座党员和群众的连心桥。
1.社区服务解民意
“油和面快没了,家里没有别人,我自己也不敢出去买。”大年初三一大早,家住红卫农场第二居民委的失独老人刘广丽,给辖区河韵风情党小组打来电话求助。“阿姨,您别着急,我一定想办法给您送去。”党小组成员、社区党工委副书记王丹丹安慰她说。因农场商铺初五前都不营业,王丹丹从自家带来了油和面,第二天和党小组组长一起送到了刘广丽家。“谢谢你啊孩子,这大过年的折腾你们。”刘广丽拉着王丹丹的手说。
在建三江管理局,像这样在社区里为职工群众服务的楼宇党小组有1350个。
“我们根据小区、楼栋、楼道的分布,将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将社区居住党员全部划入网格中,根据党员居住地和工作岗位实际,本着便于联系、便于组织、便于开展活动的原则,设置楼宇党小组,开展邻里互助、公益服务、矛盾调解、文体活动、环境整治、法律宣传等活动。”建三江管理局党委工作部组织科科长马海龙介绍说。
八五九农场党委把居住在同一楼栋或相邻楼栋的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等组织起来,组建了55个楼宇党小组,实现了楼栋党组织的全覆盖,把党的工作由党支部所属党员向各楼栋全体党员延伸,以党组织优势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
大兴农场社区兴安居民委满天星党小组持续开展助民爱心志愿服务活动,党小组组长马俊牵头成立了公益组织“星火爱心联盟”,共有来自全场各行各业的61名爱心人士加入,2018年共募集善款8万余元,为30余人提供帮助和服务。
走进浓江农场第三民委的居民楼,单元门前挂着党小组每名党员的照片和承诺语,楼道内整洁干净,楼梯粘贴的“家和万事兴,敬老树新风”“邻里手拉手,助老献真情”标语虽然已经褪色,却没有一丝损坏。“党员真心为百姓办事,就能得到百姓的理解与尊重。您看,我们的老百姓多爱护公共环境卫生。”一位党小组成员说。
2.田间指导促增收
“今年水稻品种怎么选啊?”“疫情期间,在农场订购的化肥能运进来吗?”一大早,红卫农场第二管理区党支部碧海田园党小组的微信群就热闹起来。
“去年积温不太高,影响了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今年最稳妥的,一是选稳产高产的品种,二是选有特色的、口感好的、能走订单的品种。”“在农场统一订购的化肥,不用担心,目前运送农业生产物资的车辆正常通行,在2月底前可全部到农场,不会影响大家备耕生产。”党小组科技示范员何培雄一一回复。
农业科技指导、发布天气信息、提供粮食市场走势……在种植户眼里,碧海田园党小组就像个“贴心小管家”。“以往在农闲的时候,我们会组织党的知识、农业种植技术、农场政策等方面的学习培训。今年受疫情影响,改为在微信群里开展,群内的种植户有问题,直接让某位党小组成员进行解答。”何培雄说。
对此,红卫农场党委书记王满友感触颇深:党小组的服务最接地气,受群众欢迎,能产生效益,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和服务社区居民,具有第一时间、无缝对接的优势,丰富党小组的服务内容、搭建党小组的服务平台,是解决新时期现代农业、社区服务、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
建三江管理局人均占有耕地50余亩,农业职工党员6700余人。在设置田间党小组过程中,本着每个党小组必须有一名“科技示范能力优、农业生产标准高、致富本领强”党员的原则,科学设置党小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小组网格内生产资料互助、生产工具共用、生产技术互通,引领本小组全体党员农业生产本领的提升,从而带动本党小组网格内农业种植水平的整体提升。
在七星农场,提起张景会的名字,农场职工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作为全国农业科技示范户、产粮大王,他一直以来都是职工们学习的榜样。在2016年农场推广种植新品种时,很多种植户担心:换品种,出现问题怎么办?“新品种总得有人尝试,身为田间党小组带头人,我应该带这个头。”老张想。新品种种植成功后,很多种植户向他讨教,张景会将总结出的优质水稻品系育苗、栽培、管理等种植管理经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整理成册,毫不保留地与农场职工一起分享,带领大家一起多产粮,产好粮。
比起种粮“老把式”,七星农场研发中心党支部由一群平均年龄33岁的年轻农业科技工作者组成。他们推广叶龄诊断、侧深施肥、毯式育秧等实用新技术29项,在寒地水稻“三化两管”模式的基础上,组装形成了三江地区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模式,推广面积3100万亩,新技术推广率达到100%,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9亿元。培训农技人才和职工群众2万多人次,发放技术实用手册10万多份,为农户解决实际困难200余件。
3.推选能人树品牌
细胞没有活力不行,如何增强活力?建三江管理局党委按照党代表、职工代表、网格长、先优人物、退休干部“五优先”原则,采取组织推荐、群众推荐,直接选举的“两推一选”方式,选举出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创业致富优、责任意识强的党员担任党小组组长。同时,推行党员设岗定责,设立五大类15种公益性岗位,让党员有岗有为,职责明晰。
针对居民反映的乱停车问题,青龙山农场第一居委会楼宇党小组组长徐连臣骑着一辆自行车对农场场部摸底调查,数楼房、数空地、数私家车、记录小区地形。这位76岁的老人已有49年党龄,他将自己整治私家车乱停的方案交到了场里被农场领导采纳,在小区施划了车位。划完第二天,居民自觉按位停放。
前进农场第九管理区许德须党小组成立于2017年,这个党小组内有人称九区“三老”的许德须、郭强、李亚发三位老党员,他们的平均年龄66岁。党小组组长许德须在3年里,把自己攒下的30万元,无偿借给8个贫困种植户周转使用,助其脱贫。1978年入党的郭强,用自己的农机修理专长,每年免费为管理区有机户修理农机具300余台次,培训修理技术600余人次。德高望重的第一代北大荒人李亚发,随时化解邻里矛盾、解决各类纠纷,为群众热情服务。
选用能人的同时,建三江管理局注重对党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党员先锋的能力和素质。在全局开展的“党课大家上、讲话一起学”活动中,400多名党小组组长上讲台、讲党课,谈认识、谈体会,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七星农场90多岁的老党员李德恩多年来记录学习笔记300多万字,讲党课200多场,被职工群众称为“党课教授”,成为党员学习的榜样。
前哨农场流动党员数量多、范围广、时间长,党员管理始终是个难题。通过学习,农场街道办党委创新工作方式,组建网络党小组,将搬离农场的职工、外出打工族和出国留学生都组织起来。为照顾不同人、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党小组制定了专门的会议模式,即只要有五人以上同时在线,就可以召开一次党小组会议,一天之内这样的会议可以随时召开多次,保证了网络党小组党员参与率达到100%。
“自从有了网络党小组,每天都能看见祖国传来的各种消息,有学习资料,有就业信息,也有新闻动态和家乡趣事,就感觉自己离家还不远,离祖国更近了。”在一次小组学习后,留学生孙齐写下自己的感受。
红卫碧海田园党小组、青龙山立德党小组、大兴蒲公英党小组……随着党建“细胞工程”的深入开展,建三江管理局涌现出一批优秀党小组,这些党小组星罗棋布,由“点”成“线”,形成党建示范带。管理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尊重基层党组织的首创精神,打造出“温馨365”、四心服务、党员认领微心愿、便民服务直通车、党员农业科技服务110、“科技园区+党员科技示范户示范引领”等系列党建品牌,实现党建“细胞工程”与主题党日活动、在职党员进社区、脱贫解困活动深度融合,畅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16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