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来婆家的时候,黄江萍想“逃跑”。
那是2018年元宵节,她陪伴爱人赵朋,从杭州乘慢火车到重庆武隆区,再从武隆城区换乘客车到桐梓镇,接着换乘“小面包”,颠簸两个多小时后,终于来到赵朋的家乡中岭村。
正逢雨天,山高路陡,泥泞难行。黄江萍从来没见过这么高的山,从来没走过这么难走的路!进了老屋,灯光昏黄,遍布尘土和蜘蛛网……黄江萍心情更差了。
中岭村位于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的武隆区后坪乡。赵朋的母亲是个盲人,父亲也干不了重活,老两口是中岭村典型的贫困户,赵朋是他们的独子。家里太穷,赵朋10岁就被寄养在广西柳州的小姑家。高中毕业后,他在当地打工,并与小一岁的黄江萍相恋。后来,他们又一起到杭州打工,赵朋送外卖,黄江萍在物业公司做前台服务员。
为了让老两口脱贫,驻村第一书记胡庶红走访发现老两口还有一个儿子赵朋,就反复劝说赵朋回家发展中蜂养殖产业。黄江萍就这样跟着赵朋回来了。
当时村里不通网络,手机也经常没信号。赵朋还想留在村里养蜂,但黄江萍很犟,坚持认为在城里打工好。在她的坚持下,小两口没多久就“逃”回了杭州。
第二次来婆家的时候,黄江萍还是想“逃跑”。
胡庶红是个很有韧性的驻村干部,他不断地给赵朋打电话,宣讲养殖中蜂的好处:山里花多,天然适宜养蜂,政府有补贴、管培训、包销售。另外,村里的路修好了,网络也有了……
“有了产业,你就会觉得乡村生活也不错。”这句话打动了赵朋。从小在外漂泊,不能回家照顾父母一直是他的心结。去年3月,赵朋再次回到家乡,下决心养殖中蜂。黄江萍依然很犟,不回来。4月,由于挂念赵朋,黄江萍又来到中岭村。但她不是来扎根的,只想玩一两个月,再出去打工。
不久,25岁的黄江萍意外怀孕了。“怀孕后不能出去工作,养小孩又要花许多钱。”她愁得睡不着,不得不留在了中岭村。
赵朋继续专注于他的养蜂产业。起初,他养了30桶蜂,由于没经验,损失了10多桶。他不服输,比以前更拼命。胡庶红也三天两头带着养蜂能手来指导。历经波折,赵朋养蜂技术大有长进,去年一共养了90多桶,赚了6万元。
眼看着养蜂产业蒸蒸日上,犟媳妇的思想逐渐有了变化。“在这里安家也不错。现在家里的纯收入和两个人在外面打拼差不多,而且能照顾小孩,更重要的是养蜂收入还会不断增长。”黄江萍说。
黄江萍能吃苦。赵朋让她休息,她不听。去年秋天,蜂蜜收割时,已经怀孕5个多月的她帮赵朋包装蜂蜜,一直忙到凌晨3点。她还起早贪黑,下地干活。今年除夕,她生下了一个胖胖的“千金”,给老屋增加了生气。
黄江萍有大专学历,持有导游证,在村里算得上“高端人才”。因此,村委会把刚坐完月子的她聘为村干部,让她负责办理各项报表等工作,月工资1900元。她在网上买了一个电动车,每天骑车去村委会上班。赵朋则白天带孩子,妻子下班回家后和他换班,他再去照看蜜蜂。
如今,犟媳妇不再坚持要回城里了。赵朋家的老屋前有一棵粗大茁壮、枝繁叶茂的银杏树,它是赵朋父亲出生那年栽下的。望着它,黄江萍感到,自己现在也像这棵银杏树一样,扎根在这片土地上了。(新华社记者王金涛、周文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