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支医疗队代表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共同栽下纪念树——
共抗新冠 同植希望
光明日报武汉一线报道组
“我们要继续加大救治力度,尽最大努力挽救一个个病人的生命,这个工作还没有结束,还要继续努力。”3月23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如是说。
当天上午,来自全国14个省份21支医疗队的2801名医护代表,聚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将与东院区医护人员一道,对新冠肺炎重症救治的最后“堡垒”发起总攻。
1月25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被确定为定点收治医院。3天后,从新疆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抵达东院区开始,来自四川、辽宁、重庆、浙江、上海、山东、陕西、河南、贵州的13支医疗队,持续在东院区奋战,成功救治大批新冠肺炎患者。
“李兰娟院士与我们一起2月1日来到武汉,就一直坚守在这里,指导整个院区的救治工作。70多岁的老人了,在这里一天都没休息,非常辛苦!”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陈作兵说,“我们带来了浙江的经验,在这里救治了60多个重症病人。”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疫情防控指挥长张丙宏介绍,截至3月22日,东院区累计收治新冠肺炎患者1517人,转出轻症253人,829人治愈出院。
“当前,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因为全国不少地区已经复工复产了,就武汉来讲,也已经算清零了。但是,还有两个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李兰娟提醒说,清零以后,依然需要高度重视,防止死灰复燃,还需要坚持不懈,继续把防控工作做好。此外,国外疫情在不断上升,我们国际交流那么广泛,所以国外疫情随时会输入国内,我们要严防死守,所以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需要我们大家继续努力,毫不放松,防止疫情在我们国家其他城市输入和蔓延,这块工作绝不能掉以轻心,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我们2月2日到武汉,打了一场遭遇战,在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救治了89个病人。现在又请战来到这里继续战斗。”黑龙江第四批援鄂医疗队领队蒋传路说。
3月23日,原本奋战在其他救治战场的黑龙江、重庆、江苏、福建等8支医疗队被调整到武大人民医院东院区。目前,他们已进驻病区开展救治工作,确保每一位患者救治延续性。
与子同袍,共抗新冠。同植希望,爱满江城。上午10时,包括李兰娟院士在内的21支医疗队的代表,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在东院区共同栽下一片“感恩林”。
“我们植树,希望春天快点来,病人们都恢复健康!这棵树代表我们重庆医疗队,渝战渝勇!武汉加油!重庆加油!”重庆市援鄂医疗队队员罗湘蓝说。
贵州援鄂医疗队队员荣一峰说:“种的是感情,不是树,纪念我们在这里战斗过的经历和情谊,代表黔鄂一心,其利断金。以后我要带自己的孩子来这里看看。”
“同新协力”“蜀你最好”“辽表寸心”“渝战渝勇”“浙风挡雨”“沪你周全”“鲁大壮”“秦劳勇敢”“随豫而安”“贵人相助”“黑土曙光”“一鼓作气”“渝战渝勇”“赣做敢当”“国泰闽安”……一块块纪念牌寄托了医护人员齐心战疫、护佑国人健康的心愿与决心。
“桂树寓意贵人,我们感恩全国人民,特别是全国各地逆行的白衣天使们对湖北、对武汉、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抗疫事业的倾力支持。”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高华表示,这片感恩林将被确定为医院重要的职工教育基地。
杜富佳是“排雷英雄”杜富国的妹妹。2月21日傍晚,她作为贵州省第八批援鄂医疗队的一员,抵达了武汉。站在和队员们一起种植的“贵人相助”纪念树旁,她说:“我来武汉是出于职业的使命感,我哥哥也给我很多鼓励。现在圆满完成了任务,在这里,我与患者们建立了感情,与医疗队队员们建立了战友情,学习到了很多知识。”
3月23日,贵州第八批援鄂医疗队完成援助任务,他们把从贵州带来的全部救援物资留给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其中,防护服1100件,隔离衣2000件,护目镜300个,帽子1000个,外科口罩1000个,橡胶手套2000双,干扰素300支,预防新冠中药颗粒592服。
“我们的心一直在战场上,坚定不移支持东院抗疫!”贵州省卫健委副主任、贵州援鄂医疗队武汉总领队杨慧说。
以生命践行医者使命,用担当彰显济世情怀。
据了解,目前东院区已重新对支援东院的医疗队队员进行了进一步合理化分配,全力聚焦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光明日报武汉3月23日电 报道组成员:记者蔡闯、张锐、张勇、晋浩天、章正、卢璐、李盛明、王斯敏、安胜蓝、刘坤、姜奕名 见习记者陈怡 光明网记者季春红、李政葳、蔡琳)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24日 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