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2月15日消息(记者王冰)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军队增派2600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按照中央军委命令,2月13日,空军出动运-20、伊尔-76、运-9共3型11架运输机,向武汉增派首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和物资。首批增援力量抵达武汉后,立刻进驻武汉市泰康同济医院,迅速承担起该院新冠肺炎患 者救治任务。那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多次任务中,军队在空中投送能力方面表现如何?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又给我军预备役卫勤保障力量的建设带来哪些思考?就相关话题,军事观察员梁永春为您深入解析。
军事观察员梁永春认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人民空军运-20、伊尔-76和运-9三种不同级别的机型集体出动,这是空军首次成体系大规模出动现役大中型运输机执行紧急大空运任务,标志着人民空军战略投送能力实现新的突破。
梁永春:“这次军队派出医护人员支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对全军医疗力量的一次重要考验,也是对我军机动投送能力的一次实战检验。
在2008年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和抗震救灾中,空军的运输机部队都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11年利比亚撤侨任务中,空军出动了4架伊尔-76运输机,相比之下,这次抗击疫情的空运任务规模更大,出动机型的体系也更加完整,充分体现了近年来中国空军战略投送能力的进步。
在第十二届珠海航展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空军高级将领曾表示,中国空军的建设目标是在2020年基本跨入战略空军的门槛。什么是战略空军呢?就是要搭建起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架构,并具备较强的战略投送能力。这个目标的实现,不仅要求空军拥有强大的歼击机部队,还要有规模足够大的运输机部队。当然目前的目标是基本跨入战略空军门槛,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总体来看,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空军运输机部队先后两次大规模出动,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多批次、多架次密集编组飞行,经受住了初步的考验。”
2月13日,是我国国产运-20大型运输机首次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观察员梁永春认为,运-20在这次任务中的亮相让人惊喜,未来随着运-20数量和参加任务频次的不断增多,人民空军的战略投送能力将更加强大。
梁永春:“运-20在2013年首飞成功,2017年空军发言人宣布运-20正式列装部队,2018年它参加珠海航展并进行了飞行表演。以前中国空军运输机的主力是运-8和少量的伊尔-76,运-8在技术上比较老旧,而伊尔-76是进口机型,很难大批量列装。今天我们看到的运-9,是在运-8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它的技术比较成熟,可以大批量生产。而运-20的载重能力达到60吨,远远超过了伊尔-76的40吨,它的航电设备也更加先进,而且它的货舱设计得更加宽大,可以运载更多超高、超宽、超长的装备,同时它还具备良好的短距离起降性能,从这些方面来看,运-20的综合性能是比较先进的。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国幅员辽阔,仅有6架运-20是远远不够的,在这方面需要走的路还很长。将来只有运-9、运-20大批量列装,中国军队才能真正实现把战略投送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自疫情发生以来,军队已经先后派出3批次4000多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军事观察员梁永春认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我军的快速动员能力值得称赞,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强预备役卫勤保障力量建设。
梁永春:“前期军队抽组的1400名医护人员,承担着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现在又将增派2600人支援武汉。对中国军队而言,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紧急抽调4000名医护人员上前线并不是个小数目。我们是人民的军队,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必须义无反顾。但是同时,通过这次抗击疫情任务,也引发了另一问题的思考,那就是将来如何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把预备役医疗救援力量建得更好更强。
我国《兵役法》规定,预备役官兵当中,包括地方与军事专业相对口的技术人员,还有一些军队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在退出现役之后,按规定也要自动转为预备役人员。比如,前段时间新闻媒体集中报道过从上海驰援武汉的护士长李晓静,她曾是上海一家军队医院的护士长,后来自主择业了,她脱下军装后就应该自动转为预备役。以后如果再出现类似今天这样重大的医疗救援、防疫任务时,我们的国防动员系统就应该把李晓静这样的专业技术人才更好地动员起来,组建预备役卫勤保障部队,整建制征调和投入使用,让他们成为军队医疗力量的重要补充,从而让军事力量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更好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