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9日电 题:迎春时节他们最美——走近“最美铁路人”(下)
新华社记者樊曦
春运将至。为大力弘扬铁路人的奋斗精神,中央宣传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了景生启等一批“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
让我们一起走近“最美铁路人”,聆听他们的故事。
当好大秦重载的“火车头”
大秦铁路,我国煤炭运输大动脉。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公司湖东机务段重载司机景生启,就是在这条铁路上不断创造纪录的人。
大秦铁路的运输主力是2万吨重载列车。这种列车由2台机车牵引,210节车厢长达2.6公里。经过大坡道时,列车首尾高低落差相当于10层楼的高度。开行初期,行至下坡,司机经常先停车再启动,一停一启至少要耽误6分钟,堵得后续列车也跟着停车。
景生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一遍遍试车,重新绘制受力分析图,计算缓解时间点,寻找调速手柄的最佳级位,终于总结出《2万吨精准操纵法》,手把手带出89名司机,不仅让大秦铁路大坡道停车重启彻底成为历史,还填补了世界重载列车操纵技术标准的空白。
2014年4月2日,中国首列编组320辆、总长近4公里、牵引总重31500吨的重载试验列车成功试车,我国又创造了世界重载铁路领域的新纪录。喝彩声响起,试车司机景生启只说了一句,“重载铁路给了我广阔的舞台,如果国家有需要,开行4万吨、5万吨重载列车,我还会请战去试第一把!”
扎根高铁科研一线
在中国高铁“摇篮”之一的中车四方股份公司,首席技师郭锐可谓高铁转向架的“大百科”。从和谐号到复兴号,13种型号25种转向架装配的每道工序,都烙印在郭锐脑中。
为了打造纯中国血统的复兴号,转向架采用了全新的分体式轴箱设计,轴箱内孔公差必须控制在0.04毫米以内。可试制初期,装配就是不达标。凭借18年的工作经验,郭锐带领团队制定了90种装配方案,经过上千次的反复验证,终于找出了最佳装配方案。
复兴号有50多万个零部件,类似于“0.04毫米”的难题数不胜数。为了将装配工艺固化为作业规范,郭锐带领团队共编制了220份作业要领书,被同事们誉为复兴号转向架组装的必备“宝典”,更形成了中国高铁工艺标准体系。
中国铁路提速有多快,列车检测技术的攻关就要有多快!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科研所机辆技术研究室主任朱挺,就是一名与铁路创新竞速的人。
中国铁路大提速,铁路电气化改造密集展开,他带领队伍填补非接触式检测技术的国内空白,光实验数据就记录了8万多条。中国高铁实现零的突破,朱挺又着手研制高铁“万能”巡检车。
当时,国内既有的高速动检车,仅能对线路进行数据量的检测,最高检测速度仅80公里。朱挺带领团队进行攻关。2018年12月,国内首列时速160公里电传动多专业综合巡检车上线。这列“流动医院”,实现了沿线工务、电务、供电设备结构状态的可视化巡检,甚至连接触网上直径10毫米螺栓的螺纹都能拍清楚。
“我还将带领团队不断探索,用更多的科技成果为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增光添彩。”朱挺说。
精品匠心守岗位
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处——郑州北站,每天2.2万辆车辆在这里分解、编组,再运往全国各地。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公司郑州北站驼峰连结员陈林紧跟时速10公里的调车车列,在三四秒内,摘开连接车辆的车钩,使车组分离并溜向预定的股道。
每次上班,陈林都需要工作12个小时,解体车辆2000多辆,摘车钩1000多次,奔跑行走20多公里,将近半个马拉松。而且无论天气多恶劣,他都不能少跑一步、少看一眼。
入职以来,陈林已安全提钩120多万次,解体车辆近300万辆,始终做到了无违章、无违纪、无差错,防止大小事故11起。他还成立了“陈林式青年突击队”,定期开展“传帮带”,有的徒弟还升职成了调度长。
433公里的拉林铁路,川藏铁路藏区起始段,有一支3万人的建设大军,其中女工不足300人,中国铁建十一局桥梁公司拉林段质检女工班班长崔欣,就是其中一员。
崔欣所在的质检女工班,一共4人,承担了拉林铁路全线近45万根轨枕的质量检测任务。每根轨枕有70多个检测点,最精细的检测点误差要求控制在1.5毫米以内,不能有任何的瑕疵。两年来,女工班提供的有效检测数据就达数千页。
为了不让一根不合格的轨枕上“天路”,崔欣勤学苦练、潜心钻研,每一个检测点都要眼看、手摸、卡尺量。长久的磨砺,不仅让她练就了“火眼金睛”,成了轨枕质量的“守护女神”,还给她的脸印上了“高原红”,把她的手磨成了“铁砂掌”。可崔欣和小姐妹们不在乎,她们只有一个愿望,“把川藏铁路建成精品工程,经得起历史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