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旅游环保

制造业名城的治水之战 发布时间:2019-12-16 来源:新华网 工人日报

  到2021年,广东东莞全市河涌将全部消除黑臭水体

  制造业名城的治水之战

  广东东莞是制造业名城,素有“世界工厂”之称。2018年,这座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了6570万副眼镜、1.71亿个电子元件、2.1亿台灯具、3.68亿台手机、4.19亿只锂电池、12.5亿件服装和13.22亿块集成电路。

  40年来的工业发展,让东莞成为全国制造业高地的同时,也在当地留下了不容小觑的污染,其中就包括水污染。在工业时代以前,东莞也曾是鱼米之乡,是珠三角地区河网密度最大的城市。日前,《工人日报》记者随水利部全国河湖“清四乱”采访团来到东莞,全面了解这座“世界工厂”的水污染治理之战。

  从“忍一忍”到“打一仗”

  “我从小在这河边长大,小时候还在河里游泳,现在又可以游了!”11月21日,在广东省东莞市道滘镇流涌河边,小河村村民叶润达自豪地对《工人日报》记者说,今年七八月河边的绿道铺好后,他们一家四口经常来逛,“我还拍了短视频发朋友圈呢!我们农村也有网红打卡地了,这就是货真价实的幸福感。”

  同一天,在东莞市中堂镇马沥村一处休闲公园里,56岁的村民梁钻霞带着孙女在晒太阳。“现在这里风景好,空气好,我们每天都带着孩子来玩。”她乐呵呵地对记者说,“改造以前,我们几乎都不敢出门,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

  这是中堂镇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工作的一个典型案例——把一个污染环境的水泥厂改造为一个美丽的公园,复绿面积达5.4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4763万元。中堂镇党委书记叶沃昌介绍,佰德水泥厂不仅排放污水,污染水体,而且存在粉尘污染,周边能见度低、空气质量差、噪音大,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这是广深高速上的一个‘黑点’,很难看,必须除掉。”

  借水利部“清四乱”的契机,中堂镇制定了清拆改造方案,要求镇人大将整治改造工作纳入重点督办项目,由镇人大主席郭陈明亲自牵头督办,依法取缔佰德水泥厂。佰德水泥厂占地面积约54033.1平方米,共有建筑物42栋,总建筑面积21805平方米。面对繁重的清拆任务,该镇成立拆除专项工作组,制定拆除工作日程表。

  2018年9月5日,在解决清拆赔偿问题后,他们立即部署拆除队伍入场进行建筑物拆除,于9月13日完成拆除。清拆期间,日均15台挖掘机同时作业,每台挖掘机日均工作13小时;平均每日在场作业人员70人,每日人均工时13小时;共运出石粉及建筑废料83533吨,共动用车次3570车。

  “简直像打了一场淮海战役。”土生土长的中堂镇人郭陈明感慨,佰德水泥厂改造项目切实解决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以前迷迷糊糊,觉得为了发展经济,环境的问题忍一忍就过去了,慢慢地,向往美好生活的声音越来越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了。”

  “龙须沟”变“度假地”

  黄昏时分, 泛舟华阳湖, 宽阔的湖面水波荡漾,偶有白鹭掠过,迎着夕阳远去,留下漂亮的剪影。“东莞居然有这么美的水!”外来者感叹。

  这里曾经是东莞的“龙须沟”。位于东莞市麻涌镇西侧的华阳湖片区原为以化工、电镀和洗水漂染行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河水发黑发臭,农田大片丢荒。2013年以来,东莞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华阳湖周边企业整治退出,对洗水、电镀、漂染等不符合产业规划的企业引导退出,对158家污染企业进行关停。

  通过环境综合整治,水质从劣5类恢复到3至4类,空气优良率从2013年的52.3%提升至2018年的85.3%。“我们确立了以治污促转型的思路。”麻涌镇党委副书记薛幼东告诉记者,通过整治华阳工业区,引导散乱污企业推出,倒逼产业结构升级,盘活近5000亩土地更新改造,吸引一大批省市重大项目落户。2018年,麻涌镇生产总值260亿元,增长7.8%。“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了有机统一。”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麻涌镇还是个鱼米之乡。到了90年代,该镇迅速走向工业化,经济增长较快,但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

  现在的华阳湖景区年均接待游客350万人次,还河于民,为群众提供了更多亲水空间,这里成了珠三角重要的休闲度假基地。事实上,“华阳湖”现象在东莞的水乡地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出于提升城市品质、推动高端要素集聚的现实需要,更为了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东莞市以水乡地区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投入17.1亿元推动水乡地区污染企业整治退出。

  治水赢得了民心

  东莞市同沙社区党工委书记钟汉良2018年开始担任村级河长,巡河成了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必修课。一个月4次,每次7公里。“要看看河面是否有垃圾、河边绿化是否存在缺失、河道是否有污染排放,然后通过 APP把相关信息同步到河长办。”

  钟汉良印象最深的是,2018年10月的一个周六,他在巡河中发现有偷排现象,“那水像牛奶一样”,立刻报河长办。随后,河长办协同社区企业办、社区环保部门和社区水利部门等立即查处,当天就查到是一家陶瓷生产企业清洗设备偷排的水。这家企业当天关停,12月搬离。“也不能说就有多少成就感,就是发现污染环境的现象,把问题解决了。原本河里工业污水横流,整改后深得民心,是真正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东莞境内共有大小河流669条,是珠三角地区河网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受历史遗留问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市河湖管理范围存在严重被违法侵占的现象。近年来,该市全力推进河湖“四乱”问题的清理整治,先后完成了909宗河道管理范围内违章建筑、182宗砂场和1宗侵占水库管理范围违建清理工作,纳入省“清四乱”范围的503宗河湖问题已全部上报销号。

  继续加大整治力度

  东莞水务局副局长刘永定向记者表示,该市将“清四乱”列入市年度主要工作任务以及全市河长制工作考核范围,制定了《东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责任追究和基层河长考核实施意见》,今年以来已对包括“清四乱”在内工作推进不力的8名河长及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追责和全市通报。

  刘永定也向本报记者坦言,对治水而言,目前最大的困难还是黑臭水体。“发展30年累积的污染要一下子处理完很难。”工业城市要做到零排放很难,现在东莞的做法是,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推动企业集中入园,统一处理排放问题。

  而在全国范围内,像东莞一样大力治水的城市还有很多。水利部在去年7月部署全国“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对未经许可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等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亮剑。截至今年11月21日,全国已整治河湖“四乱”问题12.29万个,其中规模以上河湖“四乱”问题整改完成率达到99.3%。(记者 蒋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