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军事天地

航空兵部队第一次用机载截击雷达发现并击落敌机 发布时间:2019-12-15 来源:央广网

  20 世纪 50 年代,国民党空军在对大陆沿海地区进行袭扰的同时,还不断派遣飞机对大陆纵深地区进行侦察。在遭到人民空军打击后,从 1957 年开始对侦察机进行技术改进,加装更多的电子设备。同时,彻底转入暗夜、低空活动,给我防空作战带来很大困难。

  由于我空军配备的引导雷达对低空飞行目标的探测距离短,即使能够在一定距离发现目标,也难以连续掌握航迹。当时,空军使用有截击雷达的米格-17ПФ截击机,但机上雷达只适用于 3000 米以上高度作战,低于 3000 米时,受地物回波的干扰,不能正常工作。要击落敌机,必须先着手解决这个现实难题。

  当时,国民党空军主要使用 B-17G 型侦察机进行电子侦察。这种飞机低空性能好,续航时间长达 17 小时,机上的电子设备可侦察到地面雷达的部署和性能,窃听到对方的指挥通话。它的活动方式比较诡异,并且经过精心准备。通常在每月的上旬、下旬夜间出动,进出大陆的时间依月相而定,上旬采取月落后进入大陆,天亮前退出;下旬则在天黑后入陆,月出前退出。进出口多选在我军雷达不易发现和防空力量薄弱处,以 300 ~ 500 米的高度隐蔽入陆,然后根据飞行航线上地面的实际地形变换高度,平原地区多为 300 ~ 400 米,受到威胁时则低飞至 200 米左右。活动区域除西藏和部分西北地区外,遍及大陆各地。仅 1957 年 B-17G 就进入大陆侦察 53 架次,空军出动米格-17ПФ 等型飞机 69 架次截击,无一成功。尤其是 11 月 20 日夜间,一架 B-17G 低空飞越大陆 9 个省,到达石家庄地区,长达 9 个小时未遭任何打击,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周恩来总理当晚指出:“我们应用一切方法将蒋机击落,不然影响太坏。”12 月 18 日,毛主席在一份防空作战情况的报告上批示:“退彭德怀同志:非常必要。请你督促空军全力以赴,务歼入侵之敌。”12 月 21 日,空军党委召开军区空军、各军党委书记会议,传达毛主席批示,提出“要从根本上扭转防空作战被动局面”。

  此后,空军从端正防空作战指导思想入手,对战备工作进行全面整顿,提出一系列措施。将业务工作最熟练的战勤人员编成指挥所“一号班”。同时,迅速发动群众,开展技术革新活动,对米格-17ПФ 机上的 PП-5 雷达进行改进。空军第 1 研究所、11 航校及空 1 师、3 师、14 师、18 师等技术人员、飞行员经过一年多研究、分析、试验、试飞,最后采取把雷达天线向下俯的 14 度屏蔽 7 度,保留 7 度,原上仰的+ 26 至-2 度不变的方法,使机载雷达能够在 300 ~ 500 米的高度上发现和截获目标。上述措施的落实,使部队夜间低空作战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1958 年 4 月 21 日夜,国民党空军出 B-17G 型侦察机 1 架,低空进入江西地区,空军第 12 师飞行员李顺祥,驾驶米格-17ПФ 型飞机,在指挥所的引导下,使用改进的机载雷达,在约 300 米高度将其击伤。

  1959 年 5 月 29 日 21 时,国民党空军 B-17G 型飞机 1 架,由雷州半岛窜入广西梧州附近,高度约高于当地山峰 150 ~ 300 米。驻广州空 18 师值班指挥员、副师长李宪刚判断,这架飞机很可能进入防区,遂令指挥所“一号班”上阵。23 时 8 分 30 秒,又令该师 52 团截击机大队中队长蒋哲伦起飞拦截。蒋哲伦在雷达掌握目标时断时续的情况下,驾驶米格-17ПФ 型飞机起飞拦截。在领航员王金彰、谭流光的引导下,蒋哲伦从云隙中出航,在有效截击地段,抓住战机,使用机上雷达距离 3.2 千米发现目标,2 千米截获,开炮将 B-17G 击落,国民党空军此后近 9 个月未敢再出动这种飞机。

  这次战斗,空军航空兵部队首次使用机载雷达,在夜间低空、复杂气象的条件下击落敌机,创造了空战史上的经典范例,标志着人民空军在掌握高技术兵器、赢得高技术作战胜利方面取得长足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