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通讯员 印艳
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8%,早于全国两年进入大众化阶段,早于全国五年进入普及化阶段。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社会的今天,如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好的教育?江苏开放大学转变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雪中送炭,补齐短板
1977年恢复高考当年,参加高考人数570多万,录取名额仅为27万。“电大”的创办,让大批在职职工和社会青年重新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渴求,也满足了江苏人民对知识的渴望。
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从全国道德模范到“三八红旗手”,四十年,江苏开放大学为全省,特别是基层和农村培养了80万“留得住、用得上、信得过”的应用型人才,用“没有围墙”的教育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40年来,这所学校为国家培养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为曾经失去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百万学子圆了大学梦。
1979年,31岁的张云泉成了江苏开放大学第一批学员。作为我国海军第一艘导弹快艇老兵的张云泉,他在海军部队的落后条件下从事导弹试验,保卫祖国海疆。但是从部队回到地方,公文写作、法律法规的运用和掌握却难住了他。江苏开放大学给了张云泉进修的机会。以后的22年信访工作中,携带着开大精神基因的张云泉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是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打破围墙,走向开放
从88岁取得本科学历的张焕国老人到里约残奥会为国争光的十数位世界冠军,江苏开放大学向各类人群敞开怀抱。同年,某市环境保护局科员,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的硕士李向阳,成为江苏开放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一名新生。李向阳本硕所学理论与实际环境监测工作的“脱轨”,让他时常在工作出现问题时束手无策。江苏开放大学的远程教学、线上授课,让他既汲取专业知识又兼顾工作、生活,让他真正成为岗位上的“行家里手”。
“江苏开放大学坚持面向社会,最大限度开放教育资源,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原则,向各类人群敞开怀抱,办人民身边的大学,在更高水平上促进教育公平。”江苏开放大学校长崔新有告诉记者,江苏开放大学全面组织协调全省各地开展社会教育工作,线上,“江苏学习在线”10年来已受到3000万人次等访问学习,每天活跃学习用户30000余人,为20余万人次发放各类学习证书;线下,江苏遍布全省的97所社区学院、532个社教中心、2817个居民学校正在日益让学习走进百姓生活。
强化特色,服务社会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叠加形成的发展态势,社会公众对新知识、新技能的需求不断增加。面对江苏省“智造蓝领”10万缺口,2017年,江苏开放大学与苏州工业园区共建智能制造技术学院,把教室搬进车间,把车间当作教室。中专学历的王国平是苏州工业园区的一名技术工人,能够再次学习的他,对智能制造学院向往不已:“江苏开放大学远程的教育模式既能利用业余时间提高学历,又能继续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中,我原有的维修电工职业证书还可以在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直接转换为学分,一举多得。”
从普及性的“学历补偿”到新时代高质量继续教育,江苏开放大学加强教学学术内涵建设,切实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仅自建工程管理、农业管理等一系列特色学科,还与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共建学科,让普通高等教育优质课程走出象牙塔,提高开放共享度。从成立“京东·电商学院”“苏宁学院”到“送教上舰”,从普通员工到机关干部、海军士官,江苏开放大学以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未来,江苏开放大学将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改革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推进高质量开放大学建设,更高质量地服务‘强富美高’新江苏,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江苏开放大学党委书记王建明说。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08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