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人物风采

卫兴华:怀安邦兴国志 治经世济民学 发布时间:2019-12-08 来源:光明日报

  【追思】  

  光明日报记者 姚晓丹 张雁

  到了送别的时刻。

  尽管知道无法避免,依然令人怅然。12月6日凌晨1时,“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与“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获得者、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卫兴华逝世,享年95岁。他这团火焰在“大雪”前一天的北京熄灭了。

  “不愿意相信”是他的学生、师友们的共同感受。与他有过编读往来的记者和编辑,也怅然若失。大家曾以为,他的生命之火、学术之火还会熊熊燃烧,就像此前一样。

  2015年年末,卫兴华获得“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在颁奖礼上,已经年届90的他说,教师是他最珍视的身份,他不愿意用“发挥余热”来形容,“我还在燃烧呢”。

  果真如此。2016年,确诊肺癌,他没有对外公布,而是边治疗边写作。2017年,他在《光明日报》理论版发表《〈资本论〉的当代价值》,皇皇万余言,同时还在光明学人版发表《宋涛:〈资本论〉是一个理论宝库》,又是7000多字的整版内容。那年他已身患重病,这样的工作量即使是年轻人也会有些吃不消。

  他的学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邱海平告诉记者,今年6月卫兴华再次住院,病房三人一间,他在病床上放一个小板,一如往常修改着学生的开题报告。出院后烈日炎炎,老师学生去看他,他正卷着袖子奋笔书写,学生们都开玩笑说:这才是“撸起袖子加油干”。

  “90岁之后,卫老师依然勤奋工作,不仅远赴福建师大等高校参加学术会议,而且开会必做主题发言,发言必有新观点。卫老长期笔耕不辍,学术成果在学界名列前茅。今年他反复住院,每次出院后都抓紧时间写文章。”邱海平说。

  邱海平还是期刊《学习与探索》的主编,今年上半年,他向卫兴华约稿,卫兴华很快完成。“我提出一些建议,对文中的引文、数据一一核实,卫老师认真回了一篇长信,逐一回答我的问题。此文10月发表时,卫老师病情再次加重,这可能是他发表的最后一篇期刊论文。”

  2019年11月,刚获得“人民教育家”称号的卫兴华身体已经十分虚弱,他依然接受了光明日报记者的采访。在采访中他表示,将践行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奉献祖国、奉献人民,立德树人,“愿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之树根深叶茂,人民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真的是燃烧到最后一刻。让我们再把视线拉回到2015年的年末,在“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的后台,当时90岁的卫兴华目光灼灼。他说,自己不爱旅游、不爱休闲娱乐,尤爱读书育人。他说,自己讲学作报告从不为报酬名利,只愿交流学术,传播真理。没有很多高调和华丽的词汇,但是他的一片赤诚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这赤诚在学术追求上,就是求真唯实,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是卫兴华的学生,他记得老师每每强调,搞经济理论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切忌用主观随意性削弱和取代科学性。“卫老认真研究原著,一遇到有疑之处,就反复查证原版,以求准确。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经济学原著他都如此严谨,例如曾有论者批判马尔萨斯《人口论》是鼓吹用战争和瘟疫消灭过多人口,卫兴华查证后,指出这不符合马尔萨斯原意。”

  “让我永远不能忘怀的是,今年5月卫老师住院抢救,我去看他,他抓住我的手整整讲了半个小时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尤其是对《资本论》中关于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后重建个人所有制的论述,他认为理论界对此存在不同的认识,需要正本清源。”洪银兴说,“卫老特别讲,这个问题不搞清楚他不能死。讲过后,他的身体奇迹般好转了,没多久就出院了,一出院,他就把2万字的关于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理论论文完成了。”

  撷取卫兴华生命中最后几年的一些片段,对于他的贡献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他的一生有很多故事:为振兴中华,他改名“兴华”以明志;他把一生贡献给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表前瞻性的理论观点;他最先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他突破生产力二要素、三要素之争,提出运用马克思的生产力多要素论指导和发展我国生产力。他还曾荣获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和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一、二届论文奖等诸多荣誉表彰。

  卫兴华是《光明日报》的老朋友、老作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60多年交往不断。“我是《光明日报》不离不弃的读者,又愿意借它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

  他的生命之火熄灭了,然而他早已通过教书育人把思想的火种播撒到每一个学生心中,思想之火不灭,而这火焰必将引领经济学后学,继续照亮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之路。

  (光明日报北京12月6日电)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07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