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老师,画画是什么呀?”2014年,患有自闭症的卓君,10以内的加减法都很难完成,在校园里很难交到朋友,可就是这个她不懂的“画画”,让她在3年后找回自信,也融入了集体生活当中,她的画作还被当做交流礼物赠予加拿大友人。
这位改变“星孩”命运的梁老师,来自广州市少年宫。而在这里,还有很多像卓君这样的特殊孩子,在由广州市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的项目——广州市少年宫普通孩子和特殊孩子融合教育的系列活动中,找到自信,找到伙伴。
融合教育,即让身心障碍儿童和普通儿童共同学习,强调提供特殊儿童正常化的教育环境。在广州市少年宫的融合教育课堂中,涵盖美术、音乐、戏剧、手工制作等多种活动。
盛夏的广州沙面,25位特殊孩子和青年与10名普通儿童走进咖啡教室,以咖啡渣为画笔,共同作画。
“妈妈,你看我画得好看吗?”郭女士看到向自己跑来的卓君,眼角泛泪,这样的场景,在3年前她根本想象不到。
卓君3岁那年,妈妈得知了孩子的病情。“当时幼儿园的老师说,孩子在语言沟通上可能有些问题,后来在医院确诊为自闭症。”此后,卓君妈妈并未放弃,她坚持将孩子送去普通学校就读,还辞去工作,每日陪伴孩子。
转机发生在2014年。“那一年,我们决定把她送来广州市少年宫特教班接受特殊教育。”在少年宫的学习生活,也发掘了卓君在绘画上的天赋。少年宫经常会开展各种各样的课程和活动,但卓君唯独对美术课热情高涨。
“还记得她第一次去上美术课,都不知道‘画画’是什么,只是回家一直说‘喜欢、喜欢’。现在,卓君每天都会画画。”对绘画的异常热爱,让这个“星星的孩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而她的天赋也得到很多人的认可,也开始与小伙伴们有了交流。
广州市社会福利院美术教师杨冬冰介绍,美术是一门无声的语言,通过绘画可以帮助很多有表达障碍、性格内向的特殊孩子表达出内心的想法。“他们开心的时候,你可以看到他们的色彩很鲜艳。此外,绘画还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有利于他们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看到孩子们每天一点点进步。”杨冬冰从去年来到福利院,既当美术老师又当生活老师,但她说“来了却不想走”。
除了绘画活动,特殊孩子还和许多普通孩子一起做灯笼、游展馆,进行了一系列丰富的活动。截至今年7月,普通孩子与特殊孩子融合教育已举办“儿童雅集:诗中有你”“口述影像”实验培训课等免费公开课活动50多个场次,参与人数逾1500人次。
在每次课后的留言问卷上,孩子们也写下了自己的感受。一名10岁的女孩留言说:“非常喜欢这样的活动,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公平地享受社会的关爱”。一名8岁孩子留言道:“特殊孩子各有各的可爱,内心很单纯,很懂得关心朋友,棒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