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文学家风采

流沙河:在经典中找归宿,为后世留经典 发布时间:2019-11-25 来源:光明日报

  【追思】 

  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东 周洪双 

  “对流沙河先生的逝世我们深表哀悼。流沙河先生安息。”11月23日下午,四川省作家协会发出讣告:著名学者、诗人、作家、书法家、星星诗刊资深编辑流沙河先生于2019年11月23日15时45分在成都逝世,享年88岁。

  11天前,流沙河的一位老友去华西医院看望他时,沙老面色还是那么红润,双手温润如旧,说话声音很小,但很清晰。确诊喉癌后,流沙河自己手书“我同意动手术”,他却最终没有等到手术,留给文坛巨大的遗憾。

  流沙河本名余勋坦,1931年出生于成都。在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写下《流沙河诗集》《故园别》《游踪》《流沙河诗话》《锯齿啮痕录》《庄子现代版》《流沙河随笔》《Y先生语录》等大量著作。今天他走了,留下许多经典,继续启发后人。

  “沙河先生走了,但人走了,书还在,他的作品长存,思想长存,所以,沙河先生还是跟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说。

  阿来是流沙河的忠实读者。他说,好的作家会依靠好的作品获得生命延续,流沙河就是这样的作家,人们会继续读他留下来的作品,与他的思想进行交流。

  流沙河幼学古文,作文言文;16岁到成都上学,转爱新文学;1950年到《川西农民报》任副刊编辑;1952年调四川省文联,先任创作员,后任四川《群众编辑》《星星》诗刊编辑。自幼年始,流沙河的笔就从未停下来过,他一生创作无数,已经影响了几代人。

  “别了,朋友。哪天出了太阳,哪天就能见面。死亡的,快要死亡了。新生的,走向胜利的明天。”这是流沙河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写下的诗,当时他仅十七岁。

  在解放全中国的隆隆炮声中,流沙河开始了新的生活。新生活催生出更加旺盛的创作热情,流沙河在《笔的故事——献给党》中说,他要用党给他的这支彩笔,“涂着太阳的红色,禾亩的绿色,菜花的金色,露水的银色,画一幅春天的田园风景”。

  到八十年代,诗作《就是那一只蟋蟀》和《理想》影响甚广,让流沙河成为明星诗人。但二十多年前,流沙河停止了写诗,改作训诂,说文解字,乐在其中。他给出的解释是:“读过余光中的诗后,我说算了算了,我不写了,我怎么写也写不出他们那样的好诗来。”

  在巅峰时刻,流沙河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局限,人生进入一个低谷。此时,他把目光投向传统经典,回归幼时所学。他专心研究汉字、人文经典,二十多年间出版了《庄子现代版》《流沙河诗话》《流沙河认字》《文字侦探》《流沙河讲诗经》《正体字回家》《芙蓉秋梦》等著作。

  2017年8月,中华书局出版了流沙河的新书《字看我一生》:“我是李三三,死于百年前。黄泉无风景,夜台无白天……”他用一个个汉字,在书中描述呱呱落地、父母养育、童年少年到壮年所经历的各种快乐与痛苦、收获与磨难,最后以“快”“乐”“平”“庸”四个字诠释世道沧桑后的人生感悟。

  晚年的流沙河,深居简出。2008年,成都图书馆邀请他为读者开系列讲座,他欣然应允。每月第一个周六下午,如无意外,流沙河都会准时出现在成都图书馆,讲一堂对市民免费开放的传统经典讲座。

  从《庄子》到《诗经》,从汉魏六朝诗歌再到唐诗,流沙河一讲就是好多年,把这个讲座讲成了成都图书馆的一块金字招牌。他的听众,不是专业的学界后生,而是各阶层对古典文化感兴趣的市民听众。他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知识、见解,很真诚地给大家讲出来。

  两年前,他还在做长远计划:“我今年已经86岁了。我有点担心可能都讲不完。不过我尽量努力讲讲宋诗。上海有个老前辈,叫金性尧。他的古诗修养非常好,他曾经选注的宋诗三百首,非常好。我准备在他选注的宋诗三百首基础上,选讲一些宋诗。”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流沙河还在计划,将自己一生所得,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社会。或许他所追求的,正是今天流传在朋友圈中的流沙河语录:“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了。”

  (光明日报成都11月23日电)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24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