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罗旭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金发碧眼的白丽,近来在中国结交了很多国际好友。他们来自五大洲的105个国家,却都能通过汉语交流。
作为“汉语桥”美国华盛顿赛区中学生冠军,白丽与中文的缘分,要追溯到6岁的时候。由于她的妈妈看好中国的未来发展,便让家里9个孩子从小学说汉语,学习中国文化。
白丽一家的中国情,折射出中美文化交流的密不可分。而白丽刚刚参加的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更是映射着中国文化魅力的无远弗届。
“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
2008年启动的“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是蜚声全球的“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从2002年开办以来,已成功举办18届,先后吸引了150多个国家的140多万人次参与,成为公认的汉语“奥林匹克”。
本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以“携手汉语,筑梦未来”为主题,预选赛已于2019年3月至9月在全球121个赛区相继举行,最终有来自105个国家的超过120名选手成功晋级,并于10月18日来到中国参加复赛和决赛。
“虽然我们的国家、民族、信仰不同,但我们一起怀着‘携手汉语、筑梦未来’的激情与梦想,为全世界的和平、发展、繁荣贡献青春和力量。”在最初的欢迎仪式上,来自朝鲜的李裕真这样为大家加油鼓劲。
李裕真的中文娴熟、发音标准,艳惊四座。这引起了意大利少年郑彦柯的注意。
17岁的郑彦柯,中文说得同样没有一丝口音。他与李裕真等小伙伴“强强联合”,一起复习中文,紧张地为各个比赛环节做最后的冲刺,每天都忙到凌晨才睡。
4年前开始接触中文后,郑彦柯的兴趣一发而不可收,“越是学习中国文化,越想学得更多”。如今,他已顺利通过汉语水平考试(HSK)6级,这是外国人考中文的最高等级。汉语学得这么好,有什么秘诀吗?他笑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近年来,“汉语桥”比赛已成为中外人文交流领域的知名品牌活动,被誉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之桥、友谊之桥、心灵之桥”。今年,中学生比赛的参赛国家首次突破了100个,其中佛得角、阿尔巴尼亚、赤道几内亚等国家是首次派出选手来华参赛。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本届参赛选手的中国之旅于10月18日至11月2日在北京、河南分阶段进行,其中复赛、决赛及颁奖典礼等主要活动均在河南郑州举办。
走上“汉语桥”的少年们一路欢歌笑语,深刻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北京故宫博物院、奥林匹克公园、慕田峪长城,河南安阳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洛阳龙门石窟、嵩山少林寺……应接不暇的中国文化盛宴,让选手们激动不已。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我爱中国诗歌,倾心于古人情怀,想过诗意人生。”来自柬埔寨的郑秀梅说,从很小的时候,自己对汉语学习就情有独钟。她说:“汉语点燃了我生命的激情,我要努力去学习中华文化。”
“携手汉语,筑梦未来”,是参赛选手们的共同心愿。随着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贡献越来越大,很多选手都有一番与汉语结缘的特殊故事。
今年17岁的拉一莎来自印度洋岛国科摩罗。2016年,中国援非医疗人员免费治愈了她外婆的眼疾。她说:“我的理想是到中国留学,最好可以学习医学,像救治我外婆的中国医生一样,去帮助更多的人。”
赞比亚女孩娜琪,曾随父母在辽宁大连生活了8年。“最想念大连的海鲜了,因为我是个吃货。我想我的未来一定与中国有关。”忽闪着大眼睛,娜琪认真地说,“中国文化的种子,很早就在我的心里悄悄地种下了。”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中国,我拥有了一群来自全世界的朋友。”马来西亚女孩安佳力说,“大家来自不同的文化环境,却在中国用中文了解彼此,成为好朋友,这真是一段奇妙的旅程。”
“汉语桥”系列活动自启动以来,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合作、助力世界了解中国,发挥了重要功能。而青春与友谊,无疑是这座“文化之桥”最鲜明的底色。
在中国期间,来自尼泊尔的安浩泽与来自秘鲁的艾家成结下了深厚友谊。对中国功夫的痴迷,让这两个少年产生共鸣,“汉语桥”让他们可以毫无障碍地进行沟通。
来自匈牙利的马宏博,喜欢用淘宝、美团购物,还喜欢骑着共享单车四处转转。马路上、电梯里,经常有中国人用英语跟他打招呼,而他总会用流利的汉语让对方大吃一惊。
马宏博学习汉语已经10年了,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通”。通过“汉语桥”来到中国,他希望自己的汉语水平能“更上一层楼”。
来到中国后,这群活力四射的中学生在同台竞技、各展风采之余,还开展了丰富的游学活动,零距离感受中国的现代与传统。
“掌握了汉语,就能和世界上约五分之一的人对话。”来自缅甸的选手方议辉说,“学习汉语让我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有了更多样的人生选择。”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
10月21日起,参赛选手迎来了激烈的复赛环节,每一轮比赛后都有至少一半人被淘汰。在才艺展示环节,选手们都抖出“压箱底”的绝活儿。
美国女孩秋玫瑰拿着葫芦丝走上台。在一曲悠扬的《月光下的凤尾竹》之后,曲风一转,她竟然吹起了《小苹果》,让台下观众瞬间沸腾。
乌克兰小伙安名一现身便震惊全场,他表演的是川剧中最经典的“变脸”。安名说:“我希望通过我的表演,让更多乌克兰人爱上中国。”
更让人意外的是,郑彦柯要“为兵马俑代言”。一身盔甲装扮的他,以一场精彩的《如果国宝会说话》脱口秀,带大家穿越至2000多年前的秦朝。
得益于“汉语桥”比赛,中国语言、中国文化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迹,甚至改写了他们的人生。
“‘汉语桥’是一道门,推开门之后,就会有很多机会在等着你。”来自法国的楚杰士是这项赛事2009年的冠军。得奖后,他获得了在法国当主持人的机会,还在成龙的电影《十二生肖》中扮演了角色。
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与中国发展奇迹密不可分。“一带一路”建设的启动,更让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尼日利亚的年轻人如果会汉语,工作薪酬可以比同龄人高出4到5倍。”尼日利亚少年顾思源是非洲组的冠军。16岁的他已立志要来中国留学深造,想弄明白中国为什么发展这么快。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15岁的阿迪来自吉尔吉斯斯坦,那是“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之一。他最喜欢唐朝诗人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诗句张口就来。为什么这么喜欢李白呢?“因为李白出生在中亚,是我的‘老乡’呀。”他得意地说。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11月1日晚,来自5大洲105个国家的选手们集体亮相河南广播电视台的演播大厅,5名洲际冠军在这里角逐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的总冠军。经过“群雄逐鹿”“风华绝代”和“定鼎中原”三个环节,最终欧洲组冠军郑彦柯成为总决赛的“最大赢家”。
“我很开心,而且我知道天道酬勤,只要为自己的梦想付出足够多,就能得到心中想要的。”郑彦柯夺冠后感慨地说,“我的中国梦才刚刚开始。”
从2002年到2019年,“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激励了众多外国青少年学习汉语、接受中国文化。连日来,郑彦柯的名字在意大利频频见诸报端,亲友们都为他开心与骄傲,纷纷发信息给他说:“谢谢你,代表意大利,取得这个冠军,这也是我们共同的荣耀。”
2019年“汉语桥”比赛虽然结束了,但各国青少年与汉语的缘分还在继续,对中国的感情也还在不断升温。在零距离接触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后,选手们分别返回了各自的国家,但中国梦的种子也被他们带到了世界各地。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我们的未来,必定和中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的心在中国。”离别之际,很多选手这样说。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19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