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励志敬业

战烈火、克急难、救群众,他觉得这是人生幸事 发布时间:2019-11-16 来源:光明网 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一、二、三、四……”嘹亮的口号响彻云霄。阳光勾勒出苍山的脊梁,空气中弥漫的薄雾渐渐散开,45岁的董永山和战友们开始了每日的例行训练。

  董永山家中世代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成为一名军人是他从儿时起就有的梦想。

  1993年12月,董永山入伍成为了一名消防员。新兵集训5个月下连队后,因为体质差,他负责的工作仅是养猪、种菜、做饭。每当看到战友们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他就羡慕不已。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赶超战友,干出“消防员的样子”。

  “把简单动作练到极致就是绝招。”训练场上,战友们操作一次,他就坚持完成2次、3次。每天中午、晚上战友们休息时,他就给自己加压加量“开小灶”,独自一人负重跑5公里,完成200个俯卧撑、200个仰卧起坐,进行单双杠训练,爬训练塔,刻苦钻研消防业务技能……

  这一坚持就是20多年,他终于有了“消防员的样子”,也成长为云南省曲靖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中队的一级消防长。

  我有经验 让我先上

  休息室里,桌子上摆满了董永山的奖章和奖杯,殊荣的背后是无数次惊心动魄的救援。地震、泥石流、火灾、车祸……每一次艰险万分的救援在董永山口中描述起来却是那样的风轻云淡。

  2014年8月,鲁甸“8·03”地震。4日凌晨4时,曲靖消防支队重型救援队负重徒步10公里抵达震中龙头山镇后,接到抗震救灾指挥部调度,立即前往烟叶站背后的老街进行救援。经搜索在倒塌的建筑内发现一名被困人员,指挥员立即下达命令利用破拆工具切割楼板钢筋,开凿出狭小的救援空间,进入倒塌的建筑内对被困人员进行救援。

  “我有经验,让我上!”董永山立即向指挥员报告,他蜷缩着身体爬进废墟内。由于没有重型挖掘工具,他只能用手刨,用铁锹挖,将压埋的石土一点一点地扩开。雨水混着汗水从他的脸上流淌下来,指甲开裂了,膝盖流血了,他却全然顾不得手脚被磨出的血泡。在当晚的救援中,他转战在不同的现场,与战友们在大雨中连续奋战20多个小时,成功搜救出12名被困人员。

  在救援过程中,董永山和队友搜救到龙头山镇新民村青松坪社时,一个女孩迎面跑了过来说:“叔叔,我家的房屋全部倒塌了,帮帮我们吧……”说着说着流下了眼泪。

  家庭本就十分困难,而今又遭遇这么大的灾难,更是雪上加霜。“没办法供她读书了。”面对灾难,女孩的父母束手无策。

  董永山毅然伸出了援助之手:“有我们在,小姑娘读书的费用我们来想办法。”他立即发动队友一起捐款,及时帮女孩交上学费和生活费,并承诺一直帮助她到大学毕业。

  怎样改,如何做?

  董永山发现,每次灭火救援回来,队友们的战斗服经常还没晾干便要投入新的战斗。他和队友们对战斗服架进行了轻微的改进后,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这也给了董永山启发,他开始琢磨,能不能研制一些既简单实用又安全可靠的器材装备,投入到实战中。

  他开始不断地查阅资料,请教专家,绘制图纸,“泡”在工厂车间,反复实践……

  “睡梦中经常会出现计算的数字和方案,吃饭时脑海中还在想着怎样改,如何做。”他说。

  一个又一个技术难点被他攻破了。从2003年至今,他和队友结合实战需要,先后研制出便携式清洗卷带机、高层供水固定装置、泥泞救援装置、摘马蜂窝装置、大功率远程供水系统等100余项灭火救援器材,有多项在全国、全省消防救援队伍中得到推广使用。

  20多年来,董永山始终战斗在灭火救援一线,共参加了灭火救援战斗5000多次,抢救遇险群众600余人。每一次和队友们一起战烈火、克急难、救群众,他都觉得是人生幸事。他说:“每每灾难来临,看到人民群众信任的目光,总有一种豪情让我义无反顾,迎着危险向前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