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文艺博览

红色歌剧《金沙江畔》:致敬长征精神 彰显中国气派 发布时间:2017-07-31 来源:光明日报

  红色经典民族歌剧《金沙江畔》:

致敬长征精神 彰显中国气派

作者:牛梦笛 孔苑瑾

  一曲美妙的《格桑花》动人心弦,一条金沙江联系着红军与藏族人民的血脉亲情……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7月28日,由国家大剧院历时3年精心打造的红色经典民族歌剧《金沙江畔》迎来首演。该剧由作曲家雷蕾,剧作家冯柏铭、冯必烈,指挥家张国勇,导演廖向红领衔打造,刻画了红军长征跋涉的艰苦卓绝以及和少数民族同胞深厚的鱼水情谊。

  缅怀先烈 不忘初心

  歌剧《金沙江畔》讲述了红军先遣团在团长金明带领下,成功攻破敌军,以严明的纪律和民族政策消除藏族姑娘卓玛对红军的误会,赢得藏区土司桑吉的信任,成功借道,使红军主力得以继续北上的剧情。塑造了金明、金秀、金万德等一组红军战士形象,以及卓玛、桑吉等藏族同胞形象,从一个局部、片段来展现红军的长征伟业,形象地道出了红军为何能取得长征胜利,创造人类伟大奇迹的答案。

红色歌剧《金沙江畔》:致敬长征精神 彰显中国气派

歌剧《金沙江畔》剧照。资料图片

  据国家大剧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金沙江畔》是国家大剧院继原创歌剧《方志敏》、中国史诗歌剧《长征》之后推出的“红军三部曲”中的又一重磅力作。

  2015年,在方志敏英勇就义80周年之际,国家大剧院推出原创歌剧《方志敏》,用革命浪漫主义展现爱国主义情怀;2016年,时值长征胜利80周年,国家大剧院精心打磨的原创中国史诗歌剧《长征》两度热演;而此次,恰逢建军90周年,国家大剧院再度推出红色经典民族歌剧《金沙江畔》,讴歌“军民鱼水情”。这些极具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优秀文艺作品,为人民创作,为人民喜爱,是民族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

  在创作过程中,歌剧《金沙江畔》的主创艺术家们怀着“缅怀先烈”的深情和“不忘初心”的信念,深入故事发生地,将独具康藏色彩的音乐、文化、自然风光等融入创作中,使歌剧《金沙江畔》既铺展出红军长征的壮阔历史画卷,又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著名表演艺术家李明启感慨:“一听《金沙江畔》改编为民族歌剧,就觉着一定得来看。这个题材太熟悉了,但现在看起来依旧非常激动。这部歌剧分量到位,设计得也非常好,虽然是全新创作的,但它又继承了传统。”

  用音乐展现浓郁中国色彩

  “北上,北上,铁血雄心,谁可阻挡……”大幕升起,一曲雄壮的合唱《北上》立刻将观众带回硝烟弥漫又高扬理想与信念的长征年代。作曲家雷蕾为剧中人物谱写的咏叹调与重唱,充满了戏剧张力与情感力量:在断粮断水的危急关头,由王凯饰演的金明唱响的《炊断粮》,既表现出这位红军先遣团团长的忧心如焚,也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信念立于舞台之上;而在敌人的屠刀下,一曲《半轮落日火一样红》,则刻画出金明机敏与豪迈的英雄气概;王喆饰演的卓玛多次咏唱的主题歌《格桑花》,蕴含地道的康藏色彩,旋律纯净优美,自然而然地表达出卓玛对红军从误解到真情交付的心理变化;卓玛的另一首咏叹调《淡蓝的心湖》则以婉转细腻的旋律,表达出情窦初开的少女心中荡起的涟漪。

  此外,众多合唱段落或昂扬高亢,或优美动人,由国家大剧院合唱团以富有层次、动情投入的表演加以呈现,鲜明地塑造了红军、藏民、仇家军等各具特色的人物群像。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也在指挥家张国勇执棒下,以充满戏剧张力的音乐描绘红军长征的音乐图景,展现出蕴藏在音符中的浓郁中国色彩。

  长征精神直击人心

  剧中所展现的不惧艰险的决心、大义凛然的牺牲和军民一心的真挚情感,正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国家大剧院以此部彰显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民族歌剧,献给中国人民解放军、献给广大观众,是对伟大长征精神的致敬,也是对红军与少数民族群众情深意长的深切感怀。正如导演廖向红所言,“理想信念、钢铁意志、大义大爱、奉献牺牲、大智大勇、严明纪律、团结民众。我以为,这是我们这部歌剧的思想立意,也是我们解读‘长征精神’的具体内涵。”

  舞台上,红军在枪林弹雨中的“跋涉”、抢渡金沙江的“跋涉”、面对敌人及险恶环境时寸步难行的“跋涉”以及尾声红军大军远去的“跋涉”等场景,伴随着贯穿全剧的红军“北上”主题一一展开,彰显长征的精神力量,直击人心。与此同时,舞台实景与多媒体投影的完美融合,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金沙江的浩瀚、黑堡崖的险峻、幽谷奇境的壮美、火烧金沙城的惊心动魄和刑场上的残阳如血,也深切体会到康藏高原自然环境的“质感”与红军跋涉的艰难。

  据悉,国家大剧院中国红色经典民族歌剧《金沙江畔》的首轮演出将持续至8月2日。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30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