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励志敬业

森林消防版“中国机长” 守护青山绿水的“雄鹰” 发布时间:2019-11-01 来源:人民网

电影《中国机长》讲述了“中国民航英雄机组”成员与119名乘客遭遇极端险情,在万米高空直面强风、低温、座舱释压的多重考验。在位于云南安宁县街镇王家庄的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昆明航空救援支队筹备组,这里也有自己的“中国机长”,以及“安全员”“副驾驶”,他们用行动,守护着七彩云南的青山绿水。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组建一周年主题采访活动目前正在进行,人民网云南频道来到这里,走近森林消防版的“中国机长”和他的兄弟们。

森林消防版 “中国机长”张英海:25年驾龄 遇事不乱

初见张英海,眉宇间透着英气,细看,根根白发已从这个有着25年驾龄、年近知天命的特级飞行员头皮一茬茬冒出。在昆明航空救援支队筹备组,张英海既是目前8名飞行员中唯一的一名特级飞行员,也是筹备组负责人之一。

论地位,张英海作为森林消防版 “中国机长”当之无愧;论能力,他亦不遑多让。

入滇前,张英海在东北架机飞行,那里地势平缓,多以平原、丘陵为主,发生森林火灾时,除了利用吊桶、水箱灭火,他还会将搭载着救援人员、装备的直升机停在地势平缓的地段,为救援争取时间,也就是所说的机降。

多年历练,这些技术他驾轻就熟,自己也从一名最初级的飞行员,成长为一名特级飞行员。

可一到云南,这名特级飞行员遇到了“麻烦事”。

云南属高原,山头一座连着一座,还很险,忽高忽低,如果发生火灾,直升机飞起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机降很困难。要将人员和设备送到火场,只能选择索降,即消防员利用绳索从直升机下滑至地面开展作业。

因此,打去年10月15日开训以来,张英海领着飞行员,驾着直升机一遍遍熟悉云南地形,并适时开展除机降、索降之外的以吊桶灭火、水箱灭火等综合性应急救援课目训练。

可训练归训练,很多经验还得从实践中获得,而且,往往伴随着危险。

今年5月中旬,云南安宁八街发生火灾,火势迅猛。张英海接到指令后,驾机在10分钟内赶到火场,准备吊桶灭火。当他驾驶飞机刚飞过一个山头时,火场一侧突然爆燃,滚滚浓烟冒上来,之后就是一片火海。

“当时,飞机离火场最多200米高,浓烟冒上来得有100米高,如果飞机飞的高度低一点,后果不堪设想。”特级飞行员张英海后怕。

要知道,之前在东北,他从没见到过火场爆燃的情况,“这肯定和云南的地理环境有关。”此后,张英海和同事一直琢磨,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爆燃。

“我们觉得还是得用吊桶灭火的方式先对火场降温,温度降了,它‘爆燃’的可能性就小了。”张英海总结说。

新一轮的防火期很快要来了,张英海和同事们不敢懈怠,他们得加紧训练,把火场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提前一点点化解。说着,这个走路带风的特级飞行员又忙活去了。

空中机械师暨纯洁、张学锦:为飞机平稳飞行保驾护航

飞行员驾机时,得有人辅助飞行,名曰空中机械师。湖南浏阳小伙暨纯洁就是一名空中机械师。他的主要工作,是协助飞行员观察机外状况,并协助操作吊桶、水箱等特殊装备。

这对暨纯洁来说挑战不小,“吊桶灭火时,要想把水洒得低、洒在火头上,需要不断判断飞机距离火场的高度。”多次训练后,他和飞行员达成共识:水桶控制在离火场20米至40米时比较合适。“太近容易刮着树危及飞行,太远水会雾化,这就需要控制得很精细。”他说。

同事张学锦也是一名机械师,主要负责对飞机的深度检修工作。一次,检修时他发现一架飞机的浆毂支臂接头处出现松动,飞行时可能导致飞机震动异常,如果继续带‘病’作业,后果不堪设想。张学锦赶紧汇报,很快把零件送回厂家处理,问题解决。这件事虽过去好久,但他每每说起来,仍颇为“得意”。

与暨纯洁、张学锦不同,24岁的张德林是一名普通消防员。今年5月,从部队退役的他通报招考进入到筹备组,之后就是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

他最怕索降训练,那要在飞机悬停的情况下,利用绳索从飞机下滑至地面。“二三十米高,以前在部队没这么练过。”他因此忘不了第一次索降训练时的场景。

“从飞机上往下看,身子直打哆嗦,10个人一组训练,眼看其他人都下去了,面子重要,自己又当过兵,不能丢脸,也就眼睛一闭,硬着头皮下去了。”张德林描述得绘声绘色,“之后再练,慢慢就不怕了。”

张德林还没参与过火场灭火。“既期待又紧张!”火情随时会出现,他的感受很复杂。

远处,森林密布,山脉起伏,张英海正驾驶着直升机,时而升高疾进,时而低空掠飞,景象好不壮观。(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