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光粼粼的湖面,茂盛的芦苇丛,在水面上起起落落的白鹭和野鸭——如此美景很难让人联想到这是一片身处沙漠之中的水域,而更难想象的是,作为“倒流河”疏勒河的终端湖,这片名叫“哈拉奇”的水域此前已经干涸了近300年。
近日,甘肃敦煌“哈拉奇”水域在干涸消失近300年后重新出现的消息引发网友关注。
水面达5平方公里
10月28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了解到,该湖泊是“倒流河”疏勒河的终端湖,之所以能在干涸近300年后重新出现,得益于疏勒河及党河河道恢复与归束工程的完工投用。实际上,从2017年开始“哈拉奇”就开始逐渐恢复,今年雨水充足,所以水面也比较大,达到了5平方公里。“哈拉奇”的重获生机,对于阻止库姆塔格沙漠的东侵,保护敦煌绿洲和敦煌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10月28日上午,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科长孙志成告诉北青报记者,“哈拉奇”位于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端和库姆塔格沙漠东缘交汇的地方,是疏勒河的尾闾。
据史料记载,这里曾经的湿地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以上,水域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但是随着环境的变迁,疏勒河发生了部分的退缩、断流,‘哈拉奇’在清代的时候也干涸了,渐渐被东进的库姆塔格沙漠包围,附近的人都叫这里‘北枯沟’”。
如今,“北枯沟”又泛起了水波,而这粼粼波光得益于长期的规划和治理。2011年6月,经国务院批复,总投资47.22亿元的《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启动实施。在该规划支持下,酒泉及敦煌地区相继实施灌区节水改造、河道恢复与归束、党河流域水资源监测调度、月牙泉恢复补水、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工程。
周边动植物重获生机
据孙志成介绍,2017年7月下旬,疏勒河及党河河道恢复与归束工程完工投用,沿途150万亩农田也通过了节水改造,节下来的水量沿着疏勒河与党河再通过“人工运河”一路向西流到“哈拉奇”。“除了引水,这几年的降水也对‘哈拉奇’的重现有重要贡献,今年的降水比较多,所以湖面也比较大”。目前,“哈拉奇”从北到南有8公里长,面积有5平方公里。
有了水源,“哈拉奇”附近的野生动植物也开始焕发了生机。孙志成告诉北青报记者,据史料记载“哈拉奇”之前一直都是野骆驼的栖息地,但是由于水源的枯竭,野骆驼几近绝迹。而当“哈拉奇”重新泛起碧波后,野骆驼们再次出现在“哈拉奇”,“去年我们观察到过一队野骆驼,今年又碰到7峰”。如今的“哈拉奇”水域,生长着茂盛的芦苇,研究人员不完全统计到的鸟类就有20种左右。
阻止库姆塔格沙漠东侵
“‘哈拉奇’的重获生机,对于阻止库姆塔格沙漠的东侵,保护敦煌绿洲和敦煌文化具有深远意义。”孙志成表示,“哈拉奇”的地理位置就在库姆塔格沙漠的东缘,恢复有水后,水域和植被都对阻止沙漠化有着重要的价值。“我们接下来还会继续推进《规划》的实施,目前汇入哈拉奇的水还并不稳定,每年有水汇入的时间也都不尽相同。我们预计,如果每年能有6个月时间都能保证有水汇入‘哈拉奇’,那么‘哈拉奇’的水域生态就能更好地发展下去。”(记者 李卓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