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校园之窗

白天不能回宿舍:大学教育要严也要兼顾人性化 发布时间:2019-10-28 来源:央广网 光明网

  近日,河南经贸职业学院的作息制度在网上引发热议。10月25日,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学工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介绍说,该作息制度已在学校实施超过15年,“我刚来这个学校当老师的时候就有了,一直以来实施得很好”。

  那么,这个作息制度到底有多严呢?从网络流传的一份“经贸生活一览表”可以看出,除了“白天没课也不能回宿舍”,从早上7点10分到晚上9点10分,学校进行了详细的时间划分,不仅标注了每节课的上课时间,还对早、中、晚离开宿舍的时间进行了详细规定。一天下来,每位学生每天必须打卡6次。因此,这份生活表被学生称作“军训作息”。

  和媒体此前曝光的不少类似案例一样,对这类做法,不同的围观者有不同的立场。比如部分家长群体就很认同学校的做法,毕竟“这是为学生好”。但包括在校生在内,不少人认为如此管理过于严苛,这也是其最终被“捅到”舆论的关键原因。

  几乎每一套针对学生(包括大学生)的严格管理制度背后,都带着“为学生好”的初衷,这种善意不该被否定。但置于现代化教育理念和多元化的社会观念场景下,教育管理如何严之有方,如何做到张弛有度,的确不是一句“为学生好”就能全部解释的。如前段时间媒体报道,安徽淮南凤台古城中学对“违规”入校的学生手机进行公开砸毁,就引发了不小争议。

  对已成年的大学生,管理手段更应该兼顾人性化。一者,校规的制定是不是也应该征求学生意见?二者,大学教育要严,但这并不等于必须细化到控制学生的所有时间安排。毕竟,成年人的课堂不只是在教室、自习室,也还包括广阔的社会空间;三者,就大学教育的功能而言,除了教授学生必要的专业知识,还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而“全部管起来”恰恰有违学生自律意识和自我人格的发育。因此,“军训作息”或许的确给部分人带来了积极一面,但也不能忽视其背后的代价。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这些年进入舆论视线的奇葩校规,如果忽视具体情境仅看规则本身,往往很难让人看出到底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校规。近日内蒙古大学一则“博士研究生宿舍床上有布娃娃,逾期不整改取消奖学金资格”的消息就被热传,据媒体报道,网传消息基本属实。博士生尚被如此“管理”,真是有不知今夕何夕之感。一定程度上说,眼下的校规的确存在着“中小学不像中小学,大学不像大学”的倾向,其合理性与否,于此可见端倪。

  如何对待学生,是教育理念的直接展示,关系到在学生心中播下怎样的“种子”。一位常年在高压管理下度过大学生活的学生,是更加意识到自由、多元价值的可贵,还是会更依赖于被管理、被约束?当一位学生经常遭遇暴力教育,或目睹校长公开砸手机这样的场景,到底是容易被激发对暴力的反抗,还是无形中更加信奉“暴力美学”?当舆论抱怨年轻人自律意识、社会创新能力不足时,有曾反思我们的教育,是否给予了他们足够的自律发育的空间,又是否避免了依靠“整齐划一”的管理来扼杀任何的“旁逸斜出”?

  有什么样的教育管理,必有什么样的教育“果实”。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校规,需要伸张什么样的教育理念,这是一个值得严肃探讨的问题。但从林林总总的奇葩校规来看,至今我们仍未确立某种共识。针对“军训作息”引发的争议,河南经贸学院方面回应已实施超15年。言下之意,历来如此,所以并无不当。但是,社会在变,学生也在变,教育理念也理应与时俱进。以“不变”应“万变”,或许才是陈旧教育思维得以残存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