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校园之窗

什么样的课学生最满意 发布时间:2019-10-23 来源:光明日报

  【论教】

  作者:吴洪富 谢泽银(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本文是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人文社科类〕资助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7-cxrc-010)

  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影响下,学生满意度成为高等教育的关键词,是高校当下各项活动成效的重要衡量标准,在课程建设与课程评价方面亦是如此。然而,学界对此却持有不同的观点,争论不断。一些人认为满意度是理想的课程评价指标,是课程建设的重要方向;另一些人则认为以满意度为标准,会因学生的非理性需求把很多课程变为“水课”,使高等教育质量下降。本文是河南大学课题组以“高满意度本科课程的特征”为主题,对2200名本科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其中52人为深入访谈,让学生以上过的最满意的一门课程为例,描述自己对高满意度本科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等方面的认知和体验,对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了解高满意度本科课程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帮助,也在一定程度上廓清了对课程满意度的迷思。

  高满意度本科课程有明确具体且灵活表达的目标

  高满意度本科课程的目标明确具体且表述灵活。九成的学生表示高满意度本科课程的授课教师在开课之初,会清楚地表明课程目标或对学生的期望,在每节课上课时,也会全面具体地阐述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课程类型,教师会灵活表述教学目标,主要的表述方式有“开门见山式”和“循序渐进式”。

  但是,教师设定良好的课程教学目标,却并未很好地转换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调查显示,只有57.2%的本科生很清楚高满意度课程的学习要求,而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则只占52.8%。这意味着课程目标仍是教师外在设定和传递给学生的,学生还不能充分地生成自身个性化的学习目标。

  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认知图式和需求相匹配

  高满意度本科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图式、学习需求具有很高的契合度。

  学生的认知图式主要指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基础,而高满意度本科课程的内容与这两个方面都高度契合。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相符能极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增强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教师使用的教学材料和授课内容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相关,且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也是课程获得学生满意的要件之一。

  调研中,绝大多数学生表示,高满意度本科课程的内容颇具价值,且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主要体现在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求职需求以及应用需求。由访谈可知,高满意度本科课程能满足学生提升专业知识或能力、提升思维能力及考研深造等具体的学习需求。此外,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体现在激发其求知欲方面。而丰富多样、紧跟学科前沿或热点问题的内容最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很多学生希望通过学习它们为求职做准备,进而增强自身的人力资本优势与就业竞争,这也是他们眼中高满意度本科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与此相关,学生普遍强调课程内容要与实际相联系,凸显应用价值的课程内容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

  高满意度本科课程实施中教师表现出色

  调查发现,在高满意度本科课程的实施方面,有两个突出的特征,一是教师潜心教学并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二是教师强调学生参与课堂。

  教师“回归本分”,倾心教学,潜心教书育人,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正如一位学生所言:“一个老师及其所教课程让人满意,他自身肯定要积极对待自己的教学,传递出对自己学科的专注和尊重,散发出积极的风采,给人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深入分析发现,学生认知的教师潜心教学,主要体现在认真备课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上。

  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也是高满意度本科课程的特征。调研中,学生表达了对专业知识丰富教师的肯定,当然,要获得较高满意度,教师不仅要具有突出的语言表达能力,讲课还要清晰易懂且风趣幽默。

  在实施过程中,高满意度本科课程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教师注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调研中,学生普遍反映,在最满意的课程中,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并能对学生的问题做出回应。而且,教师还注重利用多种合作学习机会,鼓励同伴交流。

  不过,虽然教师试图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并积极互动,但学生实际的课堂参与和同伴互动仍不充分。这是调研中发现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课程难度不高但学生的投入和收获较大

  课程评价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不少研究证明,现在本科生更加注重将学习投入置于自己对课程评价的理解之上,评价影响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学习行为的方方面面。

  调查显示,高满意度本科课程的课业难度略低于中等水平。不过,由于这些课程多注重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过程性评价,学生所感受的学业负担并不轻。由于注重课堂参与和平时成绩,学生的学习投入普遍较高,也有较大收获。学生普遍反映,高满意度本科课程让其在知识技能、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等方面,都有提升。不过,有不少学生也提到,这些课程的成绩评定,存在“走过场”而不是“重过程”的迹象。

  高满意度本科课程是“准金课”

  前文展示的高满意度本科课程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符合“金课”的标准。这意味着,作为课程满意度评价主体的本科生,是理智上进的,其满意的课程基本上是高质量课程,但调查也发现,高满意度本科课程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金课”,其不足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学生作为主动学习者的地位并未得到充分彰显。教师设置了良好的课程教学目标,但学生并未形成自我明确的学习目标,高满意度本科课程存在师生目标、教学与学习目标的差距。第二,虽然教师试图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并积极互动,但学生实际的课堂参与和同伴互动仍不充分,而这也是我国高校课程中最突出的不足。学生在课堂上参与不足、不活跃、最多是良好地回应教师的教学引导,而不积极质疑和探究,是高校课程需要改革之处,也是高满意度本科课程需要完善之处。第三,高满意度本科课程的学业挑战度有待提高,这些课程都有很多课业任务,评价方式也很多样,但学业难度不大,成绩评定存在一定程度的“放水”和“走过场”之嫌。

  当前,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尤其是消灭“水课”、建设“金课”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在满意度已然是高校本科课程建设重要标准的当下,我们应在高满意度课程的基础上锻造“金课”。

  锻造“金课”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努力。第一,以“准金课”中的不足为突破口,抓住锻造“金课”的关键和重心。这就要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第二,高校、教师和学生三方合力,加强锻造“金课”的系统性与一致性。其中高校作为锻造“金课”的重要基地,应响应高等教育注重内涵式发展的要求,重视、鼓励并支持课程建设,使课程教学回归高校工作的重心;教师作为锻造“金课”的重要力量,应潜心课程教学,认真剖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中的每一环节,致力于上好每一节课;学生作为学习课程的关键主体,应增强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

  《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22日 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