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祖国各地

江苏东海:九万志愿者暖全城 文明花开遍城乡 发布时间:2019-10-16 来源:人民网

在江苏省东海县,有这样一群人,像百合花一样遍布城乡,又像一缕缕阳光温暖着那些生活困苦的人。他们就是东海县的志愿服务队伍。

历史因人而鲜活,时代因人而生动。近年来,东海县坚持以服务社会为重点、以发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为抓手,深入开展“文明实践在晶都主题志愿活动”。目前,该县注册志愿服务组织330个、志愿者9万余人,年志愿服务时长超过20万小时,形成了县级中心、分中心、所、站、点五级框架,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眼下,东海县深入开展“文明实践在晶都”主题志愿活动,“党员医疗大篷车”活动覆盖全县乡镇,“微心愿圆梦”行动共征集961个微心愿,“儿童成长关爱行动”服务农村留守儿童3761名。当地也涌现出“全国最美志愿者”樊振、江苏省扶贫济困奖获得者周娟、江苏省学雷锋岗位示范标兵陈继祥等志愿者,打造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耕读传家”农民阅读和“爱无歧视”关爱服刑人员子女等一批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和品牌建设在江苏县区中稳居第一方阵。

“党员医疗大篷车”开到村民家门口

9月11日上午,洪庄镇车站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口,一辆“党员医疗大篷车”前,四张桌子一字排开,东海县人民医院内科、外科、妇科等多个科室的医务人员正忙着为村民义诊。

“大娘,你的血压有点高,平时用餐要以清淡为主。这是我们送的降压药,你按照说明吃,可不要忘了。”“难怪你的腰疼,通过刚才的B超,我们发现你的肾上有结石,明天你去医院找我,这是我的手机号码。”前来查血糖、血压、尿常规,或者请医生“简单瞧瞧”的村民络绎不绝。

“以前没有大篷车,我们看有些病就得去镇里或者县里。”村民李树枝说,“自从大篷车开进村里来,在自家门口就能看病了,省时省力,少了很多麻烦。”

2011年,东海县根据当地群众高发病、多发病及常规不良生活习惯,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动员全县广大党员医务工作者参与到“党员医疗大篷车”义诊行动中。2017年,东海县耗资近500万元,购置了一辆医疗车,可提供眼科、妇科、外科等9项免费手术,每次义诊都安排一定数量的“晶都名医”随车出诊。东海县还在“党员医疗大篷车”上推出远程会诊服务,为部分缺乏外出就医条件的群众提供便利。

自2011年以来,东海县“党员医疗大篷车”及其小分队已开进全县所有行政村,为10多万名患者提供了免费医疗服务。仅今年上半年,大篷车已开进全县42个行政村,派出医生1541人次,诊疗患者11853人次,发放宣传手册11658份,发放药品及物资8.8万元。

“党员医疗大篷车”,只是东海县树起志愿服务标杆的缩影。一支支力量释放志愿服务优势,一批批典型树起了志愿服务标杆。

农民阅读志愿服务让乡村更文明

早在2008年,东海县就实现了县域内所有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然而,时代的脚步匆匆向前,农家书屋建设也随之暴露出一些问题。“农家书屋大多设在村部,农民阅读不方便,加上许多图书配置不合理,书屋资源闲置、利用率低的情况较为严重。”东海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朱崇慧说,这种供需矛盾不化解,农民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就无法得到满足,将直接制约乡村文化振兴的进程。

为防止农家书屋沦为“道具”,2016年,东海县创新实施“耕读传家”农民阅读志愿服务项目,对现有农家书屋管理模式进行大胆改革,将农家书屋从束之高阁的村部转移到农户家中。

选择什么样的农户来打理农家书屋呢?在反复权衡、推敲之后,当地最终选择了村内家庭条件较好、责任心强的农户,石湖乡廖塘村村民马如飞就是被“选中”的一个。

“如飞书屋文化传,农家小院乐翻天”,如飞书屋门口贴的一副对联吸引了记者驻足。今年45岁的个体老板马如飞将自家新建的二层小楼全部腾出来用作村里的农家书屋,一家老小齐上阵充当志愿者,为有阅读需求的乡亲们提供服务。

廖塘村是一个只有528户村民,村里以留守老人儿童居多。为了用“活”一间书屋,在阅览室之外,马如飞特意设置了美术室、棋牌室、康复室、休息室、民俗展览室等,甚至还建了一个大舞台。马如飞告诉记者,现在,他的农家书屋不仅是留守儿童读书写作业、学歌做游戏的地方,也是老百姓写字画画、唱戏聊天的好去处,俨然成了一个农家文化大院。

维护一间书屋,不能单靠马如飞们的一腔热情。东海县通过设立管理志愿基金、制订《志愿者嘉许奖励办法》等手段以及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的形式,不断加大对农家书屋志愿服务的扶持力度。同时,引导民间力量,发动党员、乡贤参与志愿管理,带头搞读书会、带头推文体活动,彻底激活农家书屋的每一个文化细胞。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一间间书屋走进寻常农家,一本本好书抖落身上的灰尘,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精神港湾”“文化粮仓”。目前,“耕读传家”项目已经推广至全县100多个行政村,几十万农民从中受益;100多位农民报名成为耕读志愿者,“人捐一本书,书香润晶都”公益募捐活动募集各类图书近5万余册……

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去年9月25日,东海县青湖镇百姓大舞台上,龙腾狮舞、歌声嘹亮,连云港市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青湖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正式揭牌,标志着东海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在全市范围内正式启动。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新时期统筹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的综合性活动阵地。在试点工作开展之初,东海就明确提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并非要另起炉灶、另搞一套,而是要整合盘活各类公共服务资源,把原有的资源用好用足。

如何将原本有限的资源利用到极致?东海县文明办工作人员副主任谢为民告诉记者,设于各个乡、镇(街道)的文化体育中心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整合原有公共服务阵地,统筹运用多个平台载体。同时,抽调专家、学者、艺人、能手等组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宣讲队,将各领域不同的“好声音”汇聚到同一个阵地之中,积蓄“大合唱”的磅礴能量。

群众在哪儿,文明实践中心就办到哪儿。群众需要什么,就传习实践什么。

东海建立县级实践中心、乡镇级实践所、村级实践站、村组级实践室四级机构,落实场所、机构、人员及经费保障,构建网络化组织体系。在各级文明实践中心统一设置传习室,打造庄重、固定的主阵地。组建志愿服务宣讲队,深入田间地头、农村集市、居民院落、园区工地等生产生活一线开展流动传习实践。一批有特长的乡村志愿者组成文明新风说唱舞蹈队,以熟悉的乡音俚语、身边的生动故事传播新时代新思想,让乡亲们在笑声中产生共鸣。

在建设中,东海县坚持做到“传”与“习”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依托特色平台和优势资源,持续做大做强遍布城乡的“晶都理论讲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基地、“最美东海人”等特色品牌,引导广大干群明是非、知荣辱、除陋习、树新风。

一名志愿者树起一面旗,一群志愿者感染一座城。如今,东海县志愿服务蔚然成风。每逢节假日、周末,志愿者身着红色马甲,在城乡开展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普法教育宣传、邻里互助、文明交通劝导等一系列志愿活动,用微笑和行动传播文明,传递社会正能量。

蔷薇河的水静静流淌,崇德向善的东海人必将把志愿服务的花蕾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