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逐梦践行

托坪村“搬”出的幸福 发布时间:2019-09-2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昆明9月21日电 题:托坪村“搬”出的幸福

  新华社记者王长山 杨静 姚兵

  如果告诉你,你手中小小的“棒球”有可能是怒江大峡谷里一些农村妇女缝制的,你会相信吗?对于正在车间里和同事们一道生产“棒球”的花六妹来说,能鼓捣出以前没听说过的“棒球”可谓是种跨越:搬迁让自己和村民们过上了以前不敢想的生活。

  28岁的花六妹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匹河乡托坪村村民,也是村里棒球缝制车间的质检员。现在,看着村里的妇女们手脚麻利地缝制着棒球,她的思绪不经意间就回到了过去。

  山高谷深,江水滔滔。就像“托坪”二字的谐音“脱贫”一样,在托坪村,多年来的贫困和村民如影相随,脱贫过上好日子成为大家的梦想。

  全村167户中有125户是贫困户;4个片区中最偏远的是色德小组,从村委会出发需步行四五个小时;2008年前要靠溜索过江,一些村民打工赚了钱,买了拖拉机和小汽车,只能停在江东,无法过江开到家门口……

  “那时候真是穷啊,这方水土养活我们难啊!不搬不行!”托坪村党总支书记和建才对贫穷的过去记忆犹新,也对改变村民命运的搬迁感叹不已。

  改变从2016年安置点启动规划开始,但村民故土难离,搬迁着实不易。和建才说,村民种地靠天吃饭,天晴出去干农活,下雨在家喝苞谷酒,收入来源单一,但一些村民却很安于现状,“幸福感”很强。

  “别来了,我们知道你们想干什么。”一开始动员大家搬迁时,村干部就遇到难题:群众非常抵触搬迁,而是希望把公路修到村里。

  住在土坯房里,交通也极不方便,但毕竟祖辈都生活在那里,怎么舍得搬?怒族贫困户阿花妹就担心搬迁后没经济来源,而在山上至少还能种点苞谷和蔬菜,能满足最基本的温饱。这也成为大多数村民难以解开的“心结”。

  面对村民的不理解和抵触,村干部和扶贫队员一遍遍地上门,与一个个村民面对面解释,还把最不愿搬迁的村民带到周边乡镇安置点参观。眼见为实!看着搬迁群众过的好日子,托坪村村民动心了。托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启动建设后,村民还隔三差五地到工地上看新家的建设进展情况。

  一栋栋小楼耸立在怒江边上,群众活动广场、医院、幼儿园等配套公共设施齐全。政府部门还为搬迁的贫困家庭发放了家具、电热水器等用品。去年底,托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竣工后,贫困户实现“拎包入住”,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为了让搬迁的群众有稳定收入,政府部门在组织劳务输出的同时,还建了草果编、棒球缝制、竹编等扶贫车间,聘请专业人员对大家进行技能培训,解决不能外出务工村民的收入问题。目前,56人在扶贫车间实现就业,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就业302人。

  “没想到下山后自己能赚到这么多钱,生活也越来越好,以前的担心真是多余了。”今年春节,阿花妹一家搬离了老家,住进了宽敞的新房。她还有了做草果编的“工作”,做个草果编最多有80元收入,管理扶贫车间每月有2000元。在安置点里,像阿花妹一样不能外出务工的妇女都已接受草果编织技术培训,一些人通过培训后,编织出产品,有了收入。

  滔滔江水奔流不息,横跨怒江的托坪汽车吊桥将于今年底通车,这将更好解决托坪村的交通问题。和建才说,今年我们村将申请脱贫出列。

  曾经封闭的村子已经开始拥抱峡谷外面的世界,新鲜事物也不断涌入村里。“棒球”这个很多村民以前没听过的东西,如今在村里棒球缝制车间就能生产,1.5万粒棒球已从车间打包,销往东部地区。

  交通方便,住楼房,在楼下就能上班,还成为质检员……花六妹对现在的生活充满幸福感,也对一些运动员将能用上自己和村民们缝制的棒球而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