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中华风采

新中国70年文化建设成就: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发布时间:2019-09-2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题: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化建设成就述评

  新华社记者周玮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练、峥嵘岁月的磨砺、伟大实践的锻造,凝聚亿万人民为新中国发展不懈奋斗。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自信地行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蕴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黄河之滨、草原戈壁,城市社区、乡镇广场,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在内蒙古的广袤土地上,“乌兰牧骑+”综合服务小分队开展着丰富多彩的惠民服务,助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

  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生活在哪里,哪里就是舞台——60多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成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

  为人民大众服务,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

  广大文艺工作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努力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影视剧《红海行动》《鸡毛飞上天》,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永远在路上》,戏剧《挑山女人》《谷文昌》,图书《抗日战争》《云中记》等,深刻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切感应时代主题和人民心声。

  70年来,我们党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迈入大繁荣大发展的新时代,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1949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仅有55个,文化馆站896个,博物馆21个;2018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76个,文化馆站44464个,博物馆4918个。目前,中国电视剧和图书年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电影产量高居世界第二;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609.76亿元。

  进入新时代,随着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人民对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说,要坚持守正创新,着眼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大力推动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故宫,这座近600岁的皇家宫殿,而今正以层出不穷的文化创意创造着新价值。

  2019年春节,从“紫禁城里过大年”到赏灯“上元之夜”,以故宫为代表的文博场所“花样百出”,让本是参观“淡季”的寒冬变成“旺季”。

  “博物馆里过大年”渐成新年俗,是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鲜活案例,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

  2018年10月至12月,戏曲百戏盛典在昆山举办,近百万人通过网络直播观看,新浪微博阅读量超过1.1亿;用传统文化滋养文艺创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剧《手艺》、纪录片《秘境神草》等一大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涌现……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

  刚过去的2019年暑期,红色旅游成为关键词之一,且越来越多年轻人参与其中。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新中国付出了毕生心血,看着他们走过的路、种过的地、住过的房间,让我无比真实地感受到了他们曾经的生活。”一位参观完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刚毕业的大学生说。

  嘉兴、井冈山、遵义、西柏坡……当人们来到革命圣地,亲身体会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为代表的革命文化,唤醒沉淀在灵魂深处的红色基因,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就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出殷切期望。

  总书记的嘱托,为这所百年学府的师生增添了与时代同行、做新时代美育实践者的信心与动能。

  若尔盖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多年前,这里曾见证当地藏族、羌族青年与红军血与火的情谊。今天,这里成为中央美院教师种下艺术种子、启迪美好心灵的教学基地。老师们为这里从未上过美术课的藏区少年开设美术课。《若尔盖草原的战马》《我永远爱红军叔叔》……一幅幅画作展现出孩子们令人惊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持大爱之心,研大美之艺,我们使命在肩。”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说。

  坚定文化自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甘肃考察首站来到敦煌莫高窟,探寻古丝绸之路的奥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的支持和扶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

  历经千年岁月沧桑的敦煌莫高窟,见证着多元文化的交汇融合和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说,新时代,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坚定文化自信,我们责无旁贷。

  作为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迄今,中国已拥有55项世界遗产,40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居世界前列;截至2018年12月,我国已设立海外中国文化中心37个,积极配合国家战略,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彰显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体现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中国故事引来八方喝彩。

  新时代,中华文化的精华滋养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华文化的丰富智慧提振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西藏拉萨尼木县、广西崇左龙州县、贵州黔东南雷山县等地,传承千年的文化遗产正为脱贫致富带来新生机。“非遗+扶贫”,让很多拥有刺绣技艺的外出打工妈妈实现了“守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又养家”。在奔小康的路上,文化自信留住了乡愁。

  近年来,中国图书在全世界刮起“中国风”,中国主题图书磁石般吸引着海外读者。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文种版自2014年10月在法兰克福国际书展首发以来,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持续热销,被认为是了解当代中国发展的“密匙”。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肩负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