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校园之窗

85.3%受访者认为在大学里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重要 发布时间:2019-08-16 来源:光明网 中国青年报

  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会参加志愿服务,有的人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得到了成长,也有人觉得,大学的志愿服务活动流于形式,学生参与后并没什么收获。

  你大学时参加过志愿服务吗?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1%的受访者大学时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85.3%的受访者认为在大学里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重要的。66.6%的受访者建议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63.6%的受访者希望提供更方便快捷的申请渠道,简化流程,提高效率。

  85.3%受访者认为在大学里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重要

  调查显示,82.1%的受访者大学时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64.0%的受访者曾通过学校、学院统一组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50.4%的受访者曾在志愿者官网申请参加过,46.2%的受访者通过学校社团组织参加过,26.7%的受访者有过个人自发志愿服务行为,14.6%的受访者曾向校外公益机构申请参加过。

  西安某高校博物馆专业大四学生韩悦(化名)大一时就在西安博物院当志愿者,服务游客,到今年已经3年了,负责基本陈列的讲解,帮助观众了解西安的历史和文化。

  北京某高校大学生周忻(化名)参加过学校组织的一些普通的志愿服务活动,“我经常去森林公园拣垃圾、做清洁。这个志愿服务活动是我们学校某个社团申请举办的”。

  韩悦说,她所在的学校鼓励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比如每学期的综合考评,学生组织会给我们开志愿服务时间证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超过30个小时,综合考评的时候可以加分。西安博物院每年会评选优秀志愿者,发优秀志愿者证书和奖品”。

  85.3%的受访者认为在大学里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重要,其中23.4%的受访者认为非常重要。

  “最难的就是每个观众的文化程度和喜好不一样,所以对不同观众要用不同的讲解方式和速度。”韩悦说,在博物院做志愿服务时,她感觉最有意义的是能认识很多有意思的人,通过自己的讲解让他们更加喜爱西安,“大家会提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解答和学习相关知识,我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专业课讲到相关知识的时候我也会更加留心。有一次专业课考试题还考到了西安博物院的展品,我答得不错”。

  66.6%受访者建议志愿服务活动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

  中国人民大学某学院志愿团团长连珊珊(化名)向记者介绍,大学里的社团组织志愿服务活动,要解决来自社会、老师和志愿者三方面的问题。我们学院有一个保护流浪猫、流浪狗的活动,当时负责的老师要求,这个活动要保护志愿者的安全,要考虑好如果志愿者被猫抓伤怎么办。

  “我们学校在大学城,到博物馆少说也要1个小时,但是完全没有食补和交通补贴。我们一个专业大一的时候有七八个人做博物馆志愿者,到大二的时候就只有3个人了。另外,有的人会有上百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间,可到底是在工作还是在玩儿手机,博物馆也没办法确认,在管理上存在问题。”韩悦说。

  连珊珊坦言,很多组织不太愿意接受大学生去做志愿服务活动,“他们觉得很多学生就是去玩儿的。我之前去联络一个帮助自闭症儿童的活动,问了很多家机构,都被委婉地拒绝了,因为对方觉得大学生一般就是去一堂课的时间,意义不大”。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存在哪些不足之处?调查中,55.3%的受访者指出内容无聊,过于形式化,55.3%的受访者觉得申请渠道繁琐。其他问题还包括:交通往来时间太长(39.4%),资料档案管理不善(38.2%)等。

  “有的志愿者会在志愿服务活动当天的早上7点钟给我发短信说,自己来不了了。这样的情况我遇到过好多次。”连珊珊说,还有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都只是因为有学分的要求,为了达到要求的志愿服务时长才会来做这件事情,“比如一些保护流浪狗的活动,有些志愿者明明很怕狗,也非要参加,然后在活动中什么也不做”。

  周忻觉得,有些志愿服务活动流于形式,“比如我们社团的这个志愿服务活动,大冬天也要去室外捡垃圾,比较单一无趣,而且很多人抱着玩的心态,不是很认真,纯粹是‘打卡’。做志愿服务的人不认真,管理的人也不认真,走形式就没有什么意义”。

  连珊珊也觉得志愿服务活动有时候很形式化,没有什么内容。“一方面组织者要保证志愿者的安全,另一方面很多活动专业性很强,普通大学生做不了。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大学生没办法长期定期来做,很多人只去一次或者两次,不可能每周都花时间和精力来培训不一样的志愿者,所以活动更加单一无趣了”。

  改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66.6%的受访者建议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使学生从中得到收获,63.6%的受访者建议提供更方便快捷的申请渠道,简化流程,提高效率。

  韩悦希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能发放一些补贴,提高志愿证书的含金量。

  周忻希望,大学生志愿活动管理能够严格一点,参与者既然报名了,就要认真对待。“另外志愿工作的内容,要让志愿者感觉到有意义、被需要,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形式化的工作。实际上,大学生还有很多的志愿服务需求,我们都没有发掘和满足”。

  连珊珊觉得,一个学生组织最好能长期坚持一个志愿活动,不要因为换届等事情而中止。她还希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能得到更多来自学校管理部门的支持,那些很棒的志愿服务活动都是在学校的支持组织下开展起来的。“另外,每一个项目开始前,都要给志愿者一些培训,建立更有效的志愿者管理机制”。

  49.9%的受访者认为要让志愿者在活动中有一定发挥自主性的空间,40.8%的受访者认为应参考学生兴趣,设置有趣的志愿活动,39.9%的受访者认为应保障志愿者的利益,完善报销制度,给予一定补贴。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00后占2.8%,90后占40.3%,80后占41.8%,70后占11.1%,60后占3.3%。(记者王品芝 实习生 李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