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人物风采

“两弹一星”元勋钱骥:心怀飞天梦 卫星伴此生 发布时间:2019-08-11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8月10日消息(记者董保存 王锐涛)我是央广记者王锐涛,今天我们邀请军史专家董保存继续为您讲述两弹一星元勋的故事。

  钱骥,著名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是新中国空间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他领导了卫星总体、结构、遥测、环境模拟等关键技术研究,是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方案总体负责人,为我国空间技术早期的发展做了很多开拓性工作,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董保存: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科学家名叫钱骥。国民党要撤离大陆、迁往台湾时,钱骥在国民政府担任中央气象研究所所长。很多人来劝他,希望他能够到台湾去。但是,他和另外一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赵九章先生,毅然拒绝了南迁的要求,决心留在大陆。

  新中国成立以后,钱骥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下属研究室的副主任。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个消息震惊全世界,也让钱骥等一批科学家深受震动。他们明显地预感到空间科学是具有巨大潜力的发展领域,不过,那时候中国国内没有人研究这个领域。在这样的情况下,钱骥主动找领导谈话,明确表示了自己愿意放弃从事多年的地球物理专业,转入人造卫星事业。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后,钱学森、赵九章、钱骥等科学家积极倡导开展中国的空间研究工作。1958年,中国启动了人造卫星研制计划,代号“581任务”。

  董保存:1958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了一个负责卫星探测仪器以及空间物理研究的“581”组,钱骥被任命为这个组的副主任。当时他主要负责协助赵九章同志,在卫星的总体结构、天线、环境模拟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

  那时候,赵九章对钱骥说,搞卫星只能靠中国自己。为此他们坚持发奋努力的精神,带领着一支非常年轻的科学家队伍,进行人造卫星的预先研究,做出了中国人造卫星的设想方案和中国发展卫星的整体规划。

  此后,为推动卫星配套设备的研制工作,作为卫星技术的总体负责人,钱骥带领周边的几个所做了大量研究。期间,他们发射了T-7探空火箭,火箭探空是成功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必要步骤。

  1959年到1964年底,钱骥作为卫星技术总体负责人,全面推动卫星预研项目进展。他先后组织和完善了6个研究室,在火箭探空、卫星总体等8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研究进展,为人造卫星的研制打下了良好基础。

  董保存:1965年8月,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专委会议,批准了关于发展中国人造卫星工作规划方案的建议,将人造卫星工程代号定为 “651”。这标志着中国卫星正式从规划阶段进入了工程研制阶段。

  中科院组建了人造卫星设计院,钱骥被任命为设计院的技术负责人,组织领导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总体方案和分系统技术设计,拟定了各个系统的设计指标。为了落实这些指标和要求,他还率领各个组到各研究单位,协调各方工作要求和进度,安排落实了200多个预研和试制的项目,组成了一个中国的卫星研制协作网。

  1965年10月20日至11月30日,中国科学院受国防科委的委托在北京召开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总体方案的论证会。钱骥在会上做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方案设想》的报告,这个报告实际上就是中国卫星探空事业的开端。

  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我国试验通信卫星总体方案的初步设想很快出炉。钱骥提出了“一步走”的方案——直接发射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这一方案的成功实施,大大缩短了我国通信卫星与国外的差距,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董保存:1974年,钱骥被任命为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主任,为中国科学实验卫星和返回式卫星研制做了大量的技术领导和组织工作。1979年钱骥被任命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分管空间技术研究的预先研究工作。他在预研工作中特别关注卫星寿命的问题,安排了一批应用基础的研究课题。他非常重视预研工作的资料和积累,对国际国内情报进行了大量分析。经过努力,我国的气象卫星、通讯卫星等研制工作顺利推进。

  在1979年召开的那次世界无线电行政大会上,钱骥作为中国代表团的团长,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一个提案,申述了实验卫星的要求。最后,大会增加了一条法律条款——“允许实验卫星的位置精度可以保持在正负零点五度”。这为我国进行通信卫星的试验争取了主动权。

  钱骥为中国的卫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那么钱骥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的妻子说,每次说起卫星来,他总是眉飞色舞,讲个不停。对于他的学生和年轻同事们所写的学术文章,他总是认真过目,用心修改。修改完之后,如果有人署上了他的名字,他一定要把自己的名字勾掉。钱骥决不是为了名、为了利才从事这项为祖国、为人民造福的事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