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5日电(杨晓波)出生于1970年的高荣是墨脱县背崩乡地东村门巴族人,他从部队退伍回来后,带着从部队学到的技能,带领地东村创造了墨脱县多项“第一”:第一个用上电的村子,第一个村学校,第一个乡村诊所,第一个水电站等。20余年来,在各级党组织的支持下,高荣坚守初心,带领村子实现了脱贫致富。
高荣是背崩乡科员,地东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地东村是背崩乡大山深处的一个偏远小山村,隶属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墨脱县。墨脱的藏语意为“隐秘的莲花”,居住在此地的门巴族群众,常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高荣1990年10月参军,1993年从部队退伍后本有机会在外发展。然而面对村里路不通、电不通、吃不饱的困难状况,年轻的高荣毅然决然选择留在村里,要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
他在部队中学习掌握了小型水电站的发电原理,回村第一件事便是全身心参与林贡日水渠的修筑中。到2001年,林贡日水渠初具雏形。如今,地东村农田灌溉支渠覆盖全村80%以上的耕地,地东村的农牧民群众从此靠人不靠天,依靠自己辛勤劳动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从1997年开始,村里“能人”高荣被村民选举为村支书。因工作出色,2013年被录用为公务员,进一步激发出他的动力。“这是党组织对自己工作的认可,更是百姓沉甸甸的期待。”高荣说。
高荣在林贡日水渠的修筑中发现,地东村海拔落差大,适合发电。于是,他运用水力发电原理,带领全村农牧民群众通过拆解设备、分批运送、到点组装的模式,将挖掘机、发电机等设备翻山越岭运送到了地东村。在运输机械设备的过程中,他和村党支部成员始终在第一线,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做到每一次运送都由村干部、党员带队。2005年,地东村建成了墨脱县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水电站。从此,地东村100多户农牧民群众告别了黑夜,百姓家的摆设中添置了电气设备。
2016年12月,地东村公路建成通车,标志着地东村迎来了发展新时期。不停留在已经取得的成绩,高荣在村党支部党员大会上明确提出:“这几年,全县兄弟村陆续通车,这对地东村而言是机遇,更是挑战。地东村过去取得的‘第一’,仅仅是过去,若不思进取,沉醉于过去,必将被超车,并远远地甩在后面。”
此时,医疗和教育成为高荣心里最挂念的事。村里没有卫生室,他自己去县里学习基本医务技能,没有医药物资,他去各级政府争取,去部队找老战友想办法,就这样把村卫生室建成了,极大解决了村民看病的基本问题。高荣告诉记者,现在家里边最多的书就是医疗方面的。
同时,为了解决适龄儿童上学等问题,他一面筹集80万元建成幼儿园,一面积极动员村民,把适龄孩子送来上学。目前,这所幼儿园已有两名专职教师,地东村的学前儿童不出村也可以获得学习的机会。
此外,为了让群众早日脱贫,高荣想方设法解决村里人才匮乏的问题,积极劝说从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回乡参与建设。在集体经济发展中,高荣坚持“扶智”与“扶志”并举,立足于地东村特殊的气候条件,探索亚热带种植业、渔业发展,带领群众建设香蕉种植基地、柠檬种植基地、加巴热米基地和鱼塘基地等,多层次、多途径提升农牧民群众收入。
据介绍,2018年地东村群众增收50余万元,人均增收5000余元。全村曾有9户29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到2018年仅剩余1户1人为丧失劳动力的孤寡老人,且已纳入社会保障兜底,最终于2018年10月实现全村脱贫。
平时即使与父母住在同一个村,他回家看望父母的时间都很少。“尽孝父母,我做得不够好,也没送过啥东西,但村里面的事情,缺一点东西,缺一点钱,我都要支持,都会去帮忙。父亲说只要你干得好,把这个村建好,他就什么怨言都没有。”高荣告诉记者。
2019年6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高荣当选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这将激励我戒骄戒躁、再接再厉,继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创造更加出色的成绩,将这份为人民服务的坚守、让人民满意的情怀传承延续。”高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