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魅力中华

建设时代的礼仪文明 发布时间:2017-06-28 来源:光明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侯仰军

  有人说,人生就像饺子,不煮一煮、蒸一蒸,是不会成熟的。这个“蒸”“煮”的过程,其实就是社会化的过程。在诸多“社会化”之中,学礼、知礼、用礼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俗话说,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仪,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2000多年前,孔子就郑重告诫:“不学礼,无以立。”不学习礼仪,你怎么做人?!礼仪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体现着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标志。唐人孔颖达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近人钱穆说:“中国人之所以成为民族就因为‘礼’为全中国人民树立了社会关系准则……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得更高来看到中国之心。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

  礼的主旨是培养、表达博爱之心,使人理性把握自己的情感,有助于提升修养、和睦家庭,使社会健康有序,促进和谐。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社会的祭祀活动,最初的含义是敬神,汉代许慎《说文·示部》解释:“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后来才由敬神发展到敬人。一般认为,西周初期的政治家周公旦制礼作乐,奠定了中国礼乐文化的底蕴。而后,经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提倡,礼普遍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一套以礼为核心的道德观念、仪式制度、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在传统社会,礼被认为是治国理政的最佳途径。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治理社会方面,德教礼治要比政令刑罚高明得多,因为政令刑罚只能让百姓免于犯罪,却不会有羞耻之心,道德礼制不仅使他们懂得羞耻,并且可以走上正路。礼同时也是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礼让人尊敬他人,成为文质彬彬的谦谦君子。礼还是文明与野蛮的分界线,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礼记·曲礼》说:鹦鹉能说话,但它还是鸟类。猩猩能说话,但它还是禽兽。现在的人没有礼,即便会说话,心不还是和禽兽一样吗?所以荀子讲:“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礼让人成为人,礼让社会有序,让国家安宁。

  正因为礼在传统社会中作用巨大,所以历朝历代都重视礼的制定。《周礼》与《仪礼》《礼记》总称三礼,是我国最早记载古代礼制的著名典籍,也是后世制礼的典范。其中《周礼》偏重于典章制度,《仪礼》偏重于行为规范,《礼记》偏重对具体礼仪的解释和论述。后世制礼,有官修礼典,如唐代的《大唐开元礼》,宋代的《开宝通礼》《太常新礼》《太常因革礼》《政和五礼新仪》,明代的《大明集礼》,清代的《大清通礼》,等等。也有私人私家撰述的家礼,如《颜氏家训》《涑水家仪》《朱子家礼》等。

  从礼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吉、凶、宾、军、嘉5种。吉礼是祭祀天地、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社稷、宗庙祖先等的礼仪。“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是传统社会国家最重要的事情,因此吉礼为五礼之冠。凶礼是哀吊忧患之礼,因遇凶恶之事以致哀解忧排患而得名,既包括对丧葬的哀悼,也包括对饥馑、水患、战败、寇乱等天灾人祸的哀悼。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军礼是与军事有密切关系的礼仪。嘉礼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主要包括饮食之礼、冠婚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脤膰之礼、贺庆之礼等。这些礼仪将传统的道德规范蕴含其中,并为上上下下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社会角色的人确立了行为规范。同时,历朝历代也都推崇礼的实践,强调以礼化俗,以礼“安上治民”,主张个人要学礼知礼,用礼来指导自己的所作所为,要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将崇高的道德理想融入国家、集体或个体的重要仪式和百姓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让人们在居处、衣服、饮食、待人接物之间习礼行礼,内化道德理念,加强道德修养,提升个人气质,正是中国古人的智慧。今天,我们谈传统礼仪,不仅做静态的知识性介绍,更着重对礼仪重建的主张。我们不仅要明了传统礼仪之形,更要理解传统礼仪之神,应该学习古人的智慧,传承优秀的礼仪文化,并因应时代变迁,发展出新的礼仪,建设我们这个时代的礼仪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