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校园之窗

当“创少年”们将奇思妙想变成现实 发布时间:2019-07-24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7月23日消息(记者王启慧)“未来,汽车从天津到北京只需要十分钟,我们设想利用‘反重力’‘零阻力’架构未来交通网络。”清华附中初一学生李佩达、邓元浩、刘牧新在沙盘上构建起了他们的未来城市。据李佩达介绍,他们的团队运用3D打印机、编程等技术完成了“未来城市”的作品模型。

  在主题为“创享未来城市·构建智慧家园”的第二届“京津冀-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少年精品双创项目展评活动全国总展评现场,记者看到了像李佩达团队这样的队伍非常之多。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广东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45支少年创客队伍通过PPT、工程图介绍、项目路演、现场答辩等方式对各自参展作品进行了精彩展示。他们对未来城市、智慧家园的创想涉及人工智能、建筑设计、生态环保、运动赛事、智能家居、立体交通、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令人眼前一亮。

  胡瑞洋是天津市静海第七中学七年级六班的学生,“我们家喜欢养观赏鱼,一次和家人外出旅游回到家时,发现水族箱里的水变得非常浑浊,小鱼也死了。”胡瑞洋告诉记者,虽然后来他尝试购买了一些改善观赏鱼管理的配套工具,但效果都不理想,主要问题是时间、水温、水氧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很难实现。

  为了让观赏鱼得到更好的照料,解决家里长时间无人时鱼的照料问题,他和好朋友卢厚安设计了智能化物联网机器人“智能鱼缸”系统。通过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三大部分,“智能鱼缸”系统基本完成,再通过手机软件控制,实现了远程操控鱼缸净水、调温、撒食等功能。

  中小学推行科技创新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发展储备科技创新的后备力量,而且也是为民族科技创新打下基础,营造全民创新的科技氛围。“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我们呼唤创新人才,也要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创设出适合创新的环境。”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白雪峰希望广大青少年不要把创新当做目的,而是用创新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作为此次展评活动的评审,中关村前沿项目工作组窦彦莉告诉记者,在中小学的双创比赛中,更多的是要鼓励孩子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鼓励他们的求知欲。“希望孩子们在目前阶段不要盲目跟风,多做一些接地气的创新产品。”她说。

  此次活动由清华大学、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主办,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iCenter、清华大学艺术与科技创新(ATI)基地、清华大学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创客教育基地联盟、少年创新教育专业委员会、波音公司、凤凰卫视·凤凰教育等联合支持。

  据了解,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清华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传统由来已久。2009年以来,提出并大力推进“三位一体、三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学校综合教育改革的抓手和重要举措,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融为一体,打造“创意、创新、创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完善创新创业支撑和服务,构建多元合作开放共享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努力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