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魅力中华

【新疆是个好地方】依托千般辽阔 书写万种美丽 发布时间:2019-07-1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乌鲁木齐7月15日电(李海岚)世间美丽有千种,辽阔有万种,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绝对是其中绚烂的一种。地处祖国大地西北角,伫立于巍峨的天山以南,这方珍奇的国土依托千变万化的自然景象、神奇辽阔的地理地貌,借助19个兄弟省市的对口援疆之举及淳朴南疆人民的勤劳之力,正在上演一幕幕翻天覆地的巨大变革。

  一望无际、望而生畏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往只闻风沙肆意、黄土漫天,如今渐有轻风拂绿之音;初见苍茫、继而震撼的广袤戈壁,那些千年之前留下的历史遗迹,从无人问津到万人崇仰,这是历史人文的捷讯。

  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因着旅游细胞的渗入,在雪山之下点燃了生活新希望;位于天山南麓的库车县莫玛铁热克村,烂泥土房摇身一变小洋房,援疆之手建出民族团结第一村。

  正如参加“新疆是个好地方”新华网+19个援疆省市全媒体采访活动中一位资深媒体人发自内心的感慨:“这里荒芜寸草不生,后来你来走了一遭,奇迹般万物生长。”祖国边疆的这片大地,正在书写万种美丽!

  依托自然风光 绘就旅游富民图

  提起新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大”,新疆占我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在“新疆是个好地方”新华网+19个援疆省市全媒体采访活动中,南疆之大、之阔让人印象深刻。

  这里不仅有巍峨天山的千峰万壑之壮丽,也有青草依依的大草原之锦绣。这里不仅有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也有绿树成荫、水鸟成群的各类湿地公园。这里更多的是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那些红的山体、峭的峡谷、浩瀚戈壁,让初来南疆的人不禁赞叹,南疆处处是美景,游人随拍出大片。

  七月,正是新疆最美的时候。采访团兵分多路,从喀什前往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体验雪域高原,登上5000米海拔红色国门红其拉甫,穿越神秘天山大峡谷……一路上既见证了南疆之大,也见证了南疆之美。在这样的大美疆域里,也看到凭借自然风光而兴起的旅游产业给当地百姓带来的利好。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帕米尔高原,3000米的平均海拔让这里抬头可见雪山,低头可赏草原美景。从喀什市到塔县的300多公里路程中,还能欣赏到白沙山、慕士塔格峰、卡拉库里湖等风光。但这样的地方,以往仅有为数不多的人知晓,来此做“冰山上来客”的人更是屈指可数。

  “现在来塔县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塔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周暠介绍。数据显示,今年前六个月,塔县累计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同比增长40%以上。

  变化得益于塔县的全域旅游规划,以塔什库尔干乡为核心,带动周边乡村发展。“去年开始,我们还把以往分散经营的石头城、金草滩以及新近打造的彩云人家民俗村进行整合,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周暠介绍。

  一份旅游规划,不仅盘活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改变了当地百姓以放牧为主的生活方式。随着旅游业的兴旺,越来越多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在旅游行业有了新工作,这份工作也让他们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路途。

  在阿克苏市拜城县康其乡阿热勒村,当地政府利用得天独厚的天然湿地,打造起康其湿地公园,这里有草原湖泊,有网红游乐项目,在吸引百姓回家就业的同时,也丰富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当下南疆,一个个神奇旖旎的自然资源正在盘活,一份份造福于民的旅游规划正在生效,一张张真诚淳朴的脸庞绽放着如花笑靥……

  依托历史遗迹 延续千年人文史

  “不到南疆不算来过新疆。”这句话不仅在说南疆的独特自然,也指向南疆的人文底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留下的千古绝唱,在南疆大地也能寻到相应景致。正如诗能长留,有人走过的地方,自然都会留下痕迹。古代丝绸之路穿南疆而过,也曾留下大量的古城池、千佛洞等古迹遗址。

  在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的一座悬崖之上,克孜尔石窟历经千年风霜雨雪,仍然留存于世,那一个个石窟里的壁画,依然保持着鲜艳的色彩。如此历史遗迹,总有一种特殊的文化魔力,让人叹为观止。

  而这,也正是南疆的文化魅力。

  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达玛沟佛教文化遗址、龟兹古国……没有人清楚地知道千年以前的这里是繁华、是落寞,但这些历史遗迹总能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一眼望向遗址,如同一眼望向千年时空,仿佛可以触摸到那些未知的一草一木。很多时候,文化的虚幻感令人无法自拔,而数千年的人文历史,总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得以传承。

  所幸的是,在南疆这片大地上,即便很多人文历史只留下遗迹独立风中,仍有一些比较完整的古城值得追溯与体验,仍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在不断延续。

  被誉为“活着的化石”的喀什古城便是其一。当年古代丝绸之路带来的茶文化,在如今1.57平方公里的古城里处处可见。点一壶砖茶,话一席家常也许是现代人青睐的文艺方式,但这里的茶文化绝不止体现于此,更为深邃的侧重点是那千年的传承以及今后的延续。

  南疆此处,除了古代丝绸之路上千年人文的汇聚,亦保持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在新疆和田团城,主打民族风的维吾尔族传统街巷,让本地百姓和外来游客都能感受到这份民族特色。

  还有那些坚持着匠心的民族手艺人,传统木雕工艺第七代传人木海热、师从土陶烧制技术第六代传承人的祖里甫卡尔·阿巴拜克力……他们坚守的本身是一份手艺,但本质上却是一份文化。

  当下南疆,尽管时间的车轮不断向前,岁月的沙土吹了又来,但越来越受到重视与保护的历史遗迹不会轻易随风而去,而会得以保留。

  依托浓浓援疆情 书写美丽“新南疆

  “南疆正发生着巨大变迁,”这是“新疆是个好地方”新华网+19个援疆省市全媒体采访活动中最直接、最深刻地感受。变化在悄无声息中生成,润南疆人民于无声。

  一条条公路穿过荒地与戈壁,连接起家家户户;一排排绿树沿公路而列,扮靓曾经的荒芜;一座座砖楼小院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这里,不再是印象里的偏僻南疆,而是走向新生的美丽“新南疆”。

  “新南疆”来自何处?来自19个兄弟省市的援疆之举,来自淳朴南疆人民的勤劳之力,来自这一份浓的化不开的深厚援疆情谊。

  在阿克苏市库车县,“莫玛铁热克村”这个名称已成为过去,如今库车人民把这里叫做甬库团结村,它还有另外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名字——新疆民族团结第一村和乡村旅游3A级景区。

  如果不是村委会介绍,采访团很难想象这里以前的面貌,东一个西一个的烂泥土房,一下雨就湿脚脏裤脚的土泥巴小道,生活环境恶劣。

  如今站在路口望去,水泥公路直通家门口,小洋房整齐划一,大大的院子,干净的房屋,门前还有菜地……2017年,在浙江省宁波援疆指挥部的援建下,崭新的甬库团结村开启了当地村民新生活。

  今年4月开始,村民陆续住进了新房子。38岁的杨兆明说:“以前是土房土路,现在房子好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他一家三口住着两室一厅,在村里承包了100亩棉花地,一年收入足以让家人生活无忧。

  十年来,援疆的故事数不胜数;十年来,南疆的变化前所未有;十年来,援疆的真情留存心中。

  南疆很大,高原、峡谷、草地、戈壁、沙漠、河流……南疆正在变“小”,通畅的公路让路途变短,援疆的助力让差距变小,越来越浓的情谊让心贴着心。变化中的南疆,正在依托自身的千般辽阔,书写史无前例的万种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