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社会纵横

留住村医,留住贫困患者的健康“守门人” 发布时间:2019-07-17 来源:光明日报

留住村医,留住贫困患者的健康“守门人”

——我国力争今年底全面消除村卫生室和村医“空白村”

光明日报记者 陈海波

  乡村医生是广大农村居民健康的“守门人”,还承担着健康扶贫任务,是贫困群众健康脱贫工作的主力军。不过,河南省卫辉市太公镇大漫流村的乡村医生王金生最近有点忧虑。这位工作了近30年的老村医,找不到接班人。“年轻人没人愿意干。”他向媒体诉苦。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介绍,我国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近年来明显提升,贫困患者得到及时救治且医疗费用负担大幅减轻,已经有670万因病致贫返贫的贫困户实现脱贫。

  “健康扶贫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现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等基本医疗有保障方面,还存在少数地区缺医疗卫生机构缺医生、部分基础设施未达标等突出问题。”国家卫健委扶贫办主任、财务司司长何锦国日前在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坦言。

  2019年1月,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国务院扶贫办对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和建档立卡贫困村排查发现,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还有1022个行政村没有卫生室,6903个卫生室没有合格的村医,24210个村卫生室没有完成标准化建设。

  健康脱贫,一个人也不能少。国家卫健委等部门日前发布《解决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工作方案》提出,力争到今年年底,全面消除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的“空白点”,实现贫困群众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这是健康扶贫的底线性任务。”何锦国说。

  “空白村”要有“室”有“人”

  贫困地区大多处于偏远位置,受经济发展、交通条件等影响,还存在一些没有村卫生室、没有村医的“空白村”。“由于历史欠账较多,村医总体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区域分布不均,且年龄老化、退出加速。”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单向前道出了许多贫困地区的共同困境。

  如何消除这些“空白村”?各地都在行动。

  比如,安徽省的办法是“百医驻村”,从省属医院选派骨干医生到村里帮扶,传授适宜技术和先进理念,通过“师带徒”培养村卫生室“接班人”;湖南省将消除村卫生室“空白村”纳入全省卫生健康年度绩效考核重点内容;四川省乐山市按照“村来村去”原则免费定向培养村医,从没有村医的“空白村”选送学员到医学院校进行全脱产学习,毕业后回原村工作。

  消除“空白村”,村卫生室得有标准。比如湖南省,要求村卫生室对房屋面积至少达到60平方以上,有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公共卫生服务这五室,并做到五室分开。

  消除“空白村”,村医得有过硬能力。比如安徽省,借助科技公司开发的智医助理系统,提高村医诊疗水平;四川乐山每年对村医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等多方面的培训,鼓励村医开展函授、成人教育来提升各方面能力,还对村医履职尽责的质量进行考核。

  目前来看,效果都还不错。比如安徽的“百医驻村”行动,报名人数是所要选派人数的三倍,“还涌现出许多感人的故事,一对来自不同省属医院的年轻夫妇,双双主动报名参加驻村工作。”单向前告诉记者。

  解决村医待遇问题有信心

  有了村卫生室和村医,还得让村医能安心地留下来。何锦国指出,一些地方的村医招不进、留不住,一个因素是有些贫困村的人口太少。“一个自然村一两百人或者三五百人,村医工作量太少,待遇低,没有吸引力。”

  目前,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为每人每年60元,其中40%分配给村医。“人口多的大村就没问题,比如一个村有2000人,一个人60块钱,40%补给村医,同时还有基本医疗服务补助、基本药物制度补助等,村医待遇会好很多。”何锦国说,国家卫健委在健康扶贫方面做过深入研究,800人以下的村不要求一定要设卫生室,可以两个村设一个卫生室,村医服务的人口和工作量增加了,待遇也随之提高。

  对于服务人口较少、按照现有渠道和补助标准不足以维持正常运转的村卫生室,比如少于800人的村“养不起”一个村医的问题,县级财政要给予适当的补助。四川乐山即是如此。“一方面严格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40%下沉的国家政策,另一方面根据基层实际加大奖励和补助力度。”四川省乐山市委常委、副市长胡强强告诉记者,当地对基层卫生优秀人才有相应的资金奖励。

  为了让村医能留下来,各地做了许多探索。比如,安徽省落实在岗村医养老保险制度,放宽职称评定条件,对符合条件的村医优先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管理,增强村医岗位的吸引力。

  “问题是存在的,但是正在解决之中,我们在制度设计上也做了妥善的安排,解决村医待遇问题我们是有信心的。”何锦国表示。

  逾千万贫困患者得到基本救治

  根据《解决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工作方案》,在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的同时,还将加强县医院能力建设,推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机制建设。从乡村到县城,贫困地区的医疗服务能力都将得到极大提升。

  目前,国家卫健委已组织全国1107家三级医院“一对一”对口帮扶832个贫困县的1172家县级医院,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县医院诊疗能力。根据2019年上半年健康扶贫动态管理数据系统数据,94.5%的贫困患者在县域内得到妥善治疗。

  同时,我国大病专项救治病种全国范围内扩大到25种,很多地方甚至达到30多种,还对慢病患者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1435万贫困大病和慢病患者得到基本救治和健康管理服务。”何锦国说,贫困患者费用负担也明显减轻。全国贫困患者医疗费用个人平均自付比例,从2016年的46%左右下降至2019年上半年的10%左右。

  让贫困群众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健康扶贫在加速。何锦国介绍,中央财政在分配卫生健康转移支付资金时对深度贫困地区予以适当倾斜,今年对368个深度贫困县安排了25.7亿元专项资金。“这些资金全部用于解决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提高能力的问题。”他说。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16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