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历史传承

[新长征,再出发]大渡河上的飞舟 发布时间:2019-07-01 来源:央广网

  编者按:大渡河,是四川境内岷江最大的支流,河道陡峻,险滩密布,水流湍急,素有天险之称。1935年5月,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国民党军在大渡河北岸重兵设防,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将中央红军变为“石达开第二”。生死攸关之际,为跳出敌人包围圈,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中央红军先遣队迅速占领石棉县安顺场开始强渡,一场扭转乾坤的生死之战在这里打响。系列报道《新长征再出发》,今日推出《大渡河上的飞舟》。

  央广网雅安6月30日消息(记者韩民权)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面积不足万平米的安顺场,是夹在横断山脉崇山峻岭间的一块河坝平地。走在老街的石板路上,看着一旁木门土墙上斑驳的痕迹,耳边不时传来大渡河汹涌的浪涛声,时光仿佛被拉回到84年前的初夏……

  沿着大渡河上下游几十公里内有三个渡口。由于另外两个渡口早已被国民党重兵把守,从安顺场强渡北上突破国民党包围,刻不容缓。

  1935年5月24日傍晚,中央红军先遣队疾行120里到达石棉县安顺场,刘伯承、聂荣臻两位元帅亲率部队占领安顺场,缴获了当地唯一的一只没有被损毁的翘首木船。按照计划要立即渡河占领东岸桃子湾渡口,帮助后续部队继续北上。

  为了确保渡河万无一失,红军没有冒然行动。在调整渡河方案后,他们连夜动员当地船工,同时集结精锐装备,挑选战斗骨干作为强渡奋勇队。最终,强渡的任务交给了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一营平均年龄不过20出头的17位年轻战士身上。

  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副馆长宋福刚说:“刚刚把这个名单公布完,队伍中突然就发出了‘哇’的一声哭声。有一个小战士哭着说,‘我就是要参加奋勇队,我一定要参加。’大家一看,原来是从贵州才参军不到半年的一个小战士。这个时候领导也看到他们的决心和勇气,经过短暂商量以后就同意他也能参加奋勇队。”

  在离渡口只有几十米远的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里,陈放着一只和当年红军渡河时使用的一模一样的翘首木船。对于从小就听爷爷讲红军故事长大的安顺场村民帅飞来说,这一点也不陌生。帅飞的爷爷帅仕高当年只有21岁,是安顺场有名的船工,不仅熟悉当地水文,而且性格沉稳、身体强健,是渡口沿岸闻名的“船老大”。帅飞说:“当时我爷爷跟我讲,(红军)肢体、语言都很风度,而且穿得破破烂烂的,年龄还没有自己大。在进一步的谈话交流中,他觉得真的像是自己老百姓的队伍,就产生亲近感,他说,‘其实我就是船工。’在爷爷帮助下,又找到了其他三名船工,把船修好,准备第二天早上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25日清晨,安顺场渡口,17名勇士携带冲锋枪、手枪、大刀和手榴弹早已集结待命。随后,刘伯承下令开始强渡。在红军机枪炮火的掩护下,奋勇队员分两批跳上木船站在船舷周围,用身体挡住船工,8位船工一撑篙杆,便如同飞箭驶进滚滚河水,向对岸的滩头阵地冲去。

  帅飞说,爷爷在世时,每次讲起这段经历,总是气宇轩昂。“因为在这种猛烈的攻击下,敌人已经感觉到势不可挡了,丢下枪支准备逃走了。在慌乱之中,敌人丢了个手榴弹甩在船上。一下子大家都慌了,手榴弹丢在船上了,怎么办?我爷爷在讲的时候,他说,‘手榴弹要爆了!准备……’完了熊连长看了之后说‘不用怕,不用怕,引线都没有拉。’”

  经过几个小时的拼搏,奋勇队战胜惊涛骇浪,冲破敌人火网,成功登岸击溃守敌。在占领渡口后,红军又寻得两只木船,而8位船工也被他们奋勇拼搏的精神和优良作风所感动。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船工加入到帮助红军渡船的工作中。

  最终,在77位船工的帮助下,经过7天7夜人歇船不歇的日夜摆渡,红一军团第一师和干部团全体人员8000多人全部渡过天险大渡河,成功在国民党军精心布置的大渡河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为主力红军一路北上打开了通道。

  如今,84年过去,安顺场依旧保留着当年的古朴,伫立在纪念广场中央的17勇士雕像、奔腾的大渡河水,以及这里的每一寸土壤,似乎都在向后人讲述当年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讲述红军绝处逢生的勇气和顽强必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