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曾毅
51岁的陈赛花,是宁波市海曙区白云街道安丰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小巷总理”的赞誉虽然好,但琐碎、烦杂却是社区干部每天的日常。13年的社区经历,陈赛花却将这“大妈”工作组织得有声有色。听她的故事,可以勾勒出一个基层党员干部智慧又坚定的形象图谱。
故事一:抓吸毒人员,让居民竖起大拇指
2006年,38岁的陈赛花从一名交警部门的辅警考到宁波市海曙区宝善街道做社工的时候,只有一个初衷——照顾好孩子读书:“社区嘛,家长里短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然而,很快遇到的一件事让陈赛花改变了认知。
那一天,有居民来反映说小区的一个角落里总有针筒,是不是有人吸毒。陈赛花听了心里有些打鼓:“只在影视剧里见到的吸毒人员距离我们如此之近吗?”她去察看了以后初步确定了门户,就带着片区民警去敲门。可是他们刚在前门敲,心虚的对方立即从后门溜了出去。凭借对地形的熟悉,陈赛花和民警最终在一个角落里把人堵住。这件事让陈赛花对自己的工作有了重新认识——原来社区也可以有大作为。
抓吸毒人员,让社区居民竖起了大拇指:这个女的蛮厉害的。陈赛花的工作一下子打开了局面:“每一次服务居民的过程,都会让我有所触动,越来越有劲,也越来越有意义。”以至于社区的大爷大妈都把她当了亲人,每逢刮风下雨她都会收到短信:“小陈啊,今天下雪你开车要注意哦。”“今天降温,你早上出来要多穿衣服。”
故事二:老年活动室的风波
2011年3月,陈赛花调到了牡丹社区任党委书记。这是个物业管理完全瘫痪的社区,居民大多是征地后的安置户。因为没人愿意来,这里已经一年半都没有社区书记了。“服从组织分配呗”,陈赛花来了。
陈赛花没想到自己刚来报到的第三天,就被十几个老人围住了。
3月的宁波不冷不热,围住陈赛花办公室的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个两三斤容量的茶水杯:“陈书记你不给我们解决我们就不走了。”原来,这些村民统一安置到小区后,“占领”了门卫旁边的一个空房子,喝茶聊天打麻将。有人去阻止,他们还振振有词:“这块地原来都是我们村的,这个配套用房我们咋就不能用?”如今他们又提出在里面盖一个“百年堂”办白事,“你不给我们开,我们也不会让你坐稳的”。
第一次照面,陈赛花慢条斯理地说:“你们不要急,让我去了解一下情况,情况了解以后我给一个回复。”第二次照面,陈赛花拍了桌子:“第一,这个房子不是业主的配套用房,而是物业公司的。第二,你们看城市住宅里,哪有放置“百年堂”的?第三,我这个党委书记不是你说让我来做我就做的,自然也不是你说让我走我就走的。这是党和组织让我来的。”第三次照面,陈赛花说服物业腾出了一间将近200平方米的地方做活动室,而且和他们约法三章,只活动、不赌博、不派工作人员由他们自治管理。
从这个海曙区第一个居民自治活动室开始,陈赛花推出了居家养老、五水共治队、OK管家无物业自治等多种治理模式。曾经脏乱差的牡丹社区成了社区治理的样板。
故事三:一个社区的“两制”
2014年7月7日,陈赛花被组织调到了安丰社区。
“安丰社区的故事,可以拍成电视连续剧,14年间换了9个社区书记,我是第十任。”陈赛花回忆说,当初工作组也驻进来过、律师也请进来过,问题就是没有解决。
事情是这样的,曾经很大的安丰社区在2000年因为联丰路打通变成了两个社区,可是曾经的绿地、车位等公共配套设施依旧共有,依旧是一个业委会、一个物业公司。南边的居民强烈要求分开而北边的坚决不同意,就这样吵了14年,甚至喊出了“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口号。街道领导把目标锁住了陈赛花。星期六打电话、星期一就报到,陈赛花再一次“救火”。
凭借党性接下任务,可是依靠什么去解决问题呢?陈赛花在一次会议中结识了浙江理工学院教授鲁建峰,问题就此柳暗花明。“他给我提议建一个共识论坛。建立一个开放空间,分不分的事情先放在一边,让居民把所有问题都抛出来,然后像剥笋一样,把问题一个一个地剥开、逐个解决。”陈赛花领着居民开了30多次会议,绿化、配套用房、公共面积、停车费一个个地剥开理清,最终制定了一个管理公约,叫一个社区“两制”,还是一个业委会,但两个社区分设两个副主任独立管理,涉及5000元以下费用的片区可定,5000元以上的就由15个业委会成员一起商议。
这个政策已经顺畅运行了5年。邻里和睦了,小区也变得有秩序了。小区135个楼道,救护车和消防车都可以直停到楼道口;小区的老楼还在全市第一批加装了电梯。
如今的陈赛花已经深深地扎根在社区岗位。她先后获得了浙江省千名好支书、最美妇女主任、最美民政人等荣誉称号。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30日 05版)